成本上升最大内资油脂企业停产

        国产大豆价格高于进口大豆,使加工生产国产大豆的企业成本增加。《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国内最大的内资油脂企业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获悉,该厂目前已全部停产。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内的大中型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几乎都面临同样的处境。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整个国产大豆的生产及加工行业,均面临外资的巨大冲击。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行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
  现状 成本上升 加工企业忙停产
  “国产、进口大豆巨大的差价,不仅使黑龙江大豆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还直接连累以加工当地大豆为主的我省油脂行业。”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会长韩正辉日前表示。据记者了解,目前黑龙江的豆农有大约500万吨大豆积压在手里,卖不出去。同时,黑龙江的大中型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
  国产大豆价高不好卖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一位专家介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海运费也出现了下跌。目前,国际大豆从最高 6000元/吨下跌到现在的3000元/吨。我国约70%的植物油和大豆依赖进口,其中植物油每年要进口800多万吨,大豆要进口3000多万吨。
  进口大豆价格下跌,而国产大豆价格却在上涨。
  据悉,当前正值国内大豆等农产品集中上市的时节,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影响,国内需求疲软可能将伤及农民利益,为此国家陆续颁布了几项惠农政策。10月20日,国家出台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委派中储粮公司在东北地区以3700元/吨的价格收购150万吨大豆。这与每吨3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进口大豆相比,价差已接近700元。
  “目前大豆种植的成本大致在1.1~1.4元/斤,进口大豆的成本价格几乎与此持平。”黑龙江当地一位农民告诉记者,现在国产大豆只有国家储备在收购,油厂都不收了,停产了,导致东北产区农民的大量豆子卖不出去。据记者了解,目前黑龙江的豆农有大约 500万吨大豆积压在手里。
  加工国产大豆企业停产
  据悉,受进口大豆低价的挤压,在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大中型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
  “九三油脂加工厂现在已经全部停产了,由于国内外价差太大,企业不敢收大豆了。”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经营部张部长向记者表示。
  九三油脂集团从11月15日开始停止大豆的收购,今年开秤以来,其下属油厂仅收购了不足7万吨大豆,占去年同期的30%左右。对于企业如何维持运营的问题,张部长说:“这也是企业的难处。现在企业已经全部停产了,只能等,期盼国家有后续的政策和措施出台。”
  东北地区“千百合”牌豆油生产商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也向记者表示,由于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挤压,该公司在上月就停产了。
  “现在危机已经很明显,省内购销停滞,只有国储在收购大豆,油厂已经基本全部停工、停产,而大量的本地大豆还积压在农民手里。”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说,“外资控股的油脂企业则大量进口低价大豆,把金融危机对大豆业的打击,转嫁给了国内的企业。”
  进口大豆“入侵”产区
  一直以来,为保护东北非转基因大豆资源,我国大豆产区内的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本地产非转基因大豆,从未采用过进口大豆。而现在,进口大豆却开始进入产区,取代本地大豆。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308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
  据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透露,已经有一部分东北油脂加工企业开始购买进口大豆作为原料,而且港口进口大豆的豆油产品开始进入黑龙江,4000万豆农的利益以及整个产业都将受到威胁。
  “国家政策要是不调整,国内的油厂几乎没有继续生存的空间。”张德毅表示,他现在也只能观望,如果长期价格倒挂的话,也可能考虑采用进口大豆。
  据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出口报告显示,截至11月20日的一周内,在78.16万吨的大豆出口量中,有65.41万吨由中国进口,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84%。
  “这对于国家的临时收储政策也是一个破坏,大豆产业将演变成完全受进口大豆所控制的局面。”九三油脂经营部张部长认为,东北三省作为非转基因大豆的产区,是国产大豆的主要竞争优势所在,进口大豆进入东北产区,意味着大豆的非转基因原产地资源濒临崩溃,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已经很危险。
  对策 企业:希望获补贴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观望,希望国家的政策有所变化。”张德毅表示,本土油厂还是希望能使用本地大豆,消化本地农民的大豆,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并使企业能够维持运营,使整个大豆产业链能够畅通。
  张德毅建议,可以直接给农民补贴,使大豆港口价格和本地大豆市场价格持平;也可以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解决大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加工企业,只有加工企业把农民的大豆消化掉,才能完成向下游产业如塑料、养殖产业的价值转移。
  12月2日,黑龙江粮食局发布消息称,为了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家决定增加主产区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国家此次下达给黑龙江省的国家临时存储收购计划是:大豆103万吨、玉米130万吨、稻谷260万吨。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研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
黑龙江大豆协会专家认为,油脂企业国储收购方式还应该进一步改进,比如扩大收购的布点,在北方和南方同时布点;国家可以通过降档收购大豆后,再卖给国内的油脂企业。此外,还应该有一些配套措施,在沿海港口对进口大豆实施一段时间的临时性关税,限制进口大豆,使进口大豆价格和国储收购价格持平。
同步播报 外资食用油全线降价 疑为洗牌先兆
  从暴涨到暴跌,食用油在2008年表现出来的大起大落实在有些异常。有业内人士怀疑,目前食用油大幅降价,很可能是外资油企在国内展开洗牌的先兆。一些资本薄弱的内资区域性品牌,受外资挤压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甚至面临被“洗”的可能。
  食用油价格连续18周下跌
  记者在上海的超市看到,5L装鲁花花生油从119.8元降到了99.9元,跌幅达15%;5L装金龙鱼花生油、大豆油今年4月时最高曾卖到119元和62.9元,如今却跌到90元和47元。
  益海嘉里粮油、中粮集团等油脂企业纷纷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之所以大幅下调食用油价格,主要是因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回落。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开始,全国食用油价格一路飙升,至今年3月达到顶峰,豆油、花生油平均零售价分别达到13.19元/升和23.21元 /升,创下历史最高价位。之后一路下滑,截至11月21日,分别跌至11.72元/升和22.39元/升。目前,食用油价格已连续18周下跌,商务部预计,后期食用油价格仍将呈回落态势。
  “油脂企业亏损很厉害,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利润了。”上述专家称,虽然国际原油、大豆价格下跌,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加上品牌竞争激烈,以至于企业不得不亏本打价格战。“至于后市如何,还要看整个经济形势”。
  外资油企受益 净利猛增
  目前,四大跨国粮商“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控制着我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在三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益海、嘉里同属马来西亚丰益国际,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是ADM。其中,嘉里生产金龙鱼、胡姬花、花旗食用油等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品牌,中粮经营福临门。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
  据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国内总共8000万吨的产能,大约80%的产能都控制在外资控股企业手中,他们凭借资本优势,已完成对原料、加工、品牌、渠道、供应的绝对控制权,掌握着在大宗农作物市场的定价权,成为在市场价格波动中的受益者。
  据财报显示,截至2008年3月31日的2008财年三季度,ADM在农产品销售和相关服务收入增加了64%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增加了42%至 5.17亿美元,其中投资收益增加了24%,大约为1.38亿美元。嘉吉2008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相比2007财年同期增加了69%,即从17.1亿美元增加至29亿美元。
  资料链接
  大豆产业政策今年频频出台
  4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贺燕丽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将规范大豆油脂加工业的发展,并出台大豆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将3月31日到期的大豆1%的优惠进口关税延期到9月30日。
  6月13日起,国家取消了豆油等36种初、精炼食用油的出口退税。
  8月25日,全国食用油储备库容紧急摸底。
  9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大豆油脂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并将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套期保值。
  10月20日,发改委网站公布,在东北地区,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
  10月21日,《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新国标出台,明确提出不得在油里掺入非食用油和不合格的原料成品植物油。
  10月26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将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收购150万吨大豆作为中央储备,此次大豆收购计划截至2009年2月底。此次中央储备大豆的收购计划为150万吨,将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属有关分公司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收购。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