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得“内修”

        斑点叉尾鮰(以下简称鮰鱼)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我国以来,一路坎坷,至今未发展壮大起来。2003年7月,我国鮰鱼替代被反倾销的越南鲶鱼进入美国市场,全国年产量从不足1万t,骤增至2007年的约30万t。但2007年“6•28事件”后,鮰鱼出口几乎停滞,九成以上靠出口美国的鮰鱼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养殖面积急剧减少。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鮰鱼市场行情不容乐观。而记者最近了解到,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经业内人士的努力,目前鮰鱼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其国内市场也在稳步扩大,这无疑给冰冻良久的鮰鱼产业带来了一丝暖意。

  加工厂:惨淡¬经营

  湖北嘉鱼县长河特种水产养殖场的彭春娇无疑是鮰鱼行业的顽主,自2000年国营渔场改制以来,她就一直单干着这尾鱼。谈起几年前购苗的火爆场面,她有些兴奋:“2003年7月,鮰鱼替代被反倾销的越南鲶鱼进入美国市场后,2004年鮰鱼养殖很火,当时购苗的人为了拿到苗甚至长期驻守在她们苗厂。”

  2005、2006年随着养殖鮰鱼的人增多,搞苗繁殖的人也多了,所以种苗的行情相对平淡¬。但2007年“6•28事件”后,鮰鱼就一蹶不振了。彭春娇回忆:“2007年年底的时候,冬片甚至卖到了1.5~1.8元/500g,这几乎是免费送人。”

  彭春娇很多朋友是做鮰鱼加工的,谈起这拨人,她说近来大家都少联系了。“大家都在痛苦吧!安徽明光市永言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钱总转做农副产品了,湖南益阳益华的盛总仍然在坚持着!”

  同样从国营渔场走出来的湖北嘉鱼嘉丰斑点叉尾鮰繁殖场的杨春山也表示当前鮰鱼加工厂的处境很艰难。他告诉记者:“湖北一些大型的加工厂是在长期收购鮰鱼,但多是欠帐收鱼,而且‘高标准,低价格’出口出现问题后,与农户、渔业户签的合同就不能兑现,就拿前年来说它的收购价是4.8元/500g,后来它把价格压到了4.5元/500g(自己托运到加工厂),这两年养的人少了很多,加工厂也没有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

  鉴于鮰鱼行情低迷,杨春山已经转做部分四大家鱼的繁育了。

  而记者了解到,广东地区鮰鱼的加工出口几乎停滞。清远市黄沙渔业基地的戴惠田告诉记者:“我们苗厂现在主要搞黄颡鱼苗,鮰鱼苗缩了很多,现在这边养殖都是些小户,主要靠内地市场消化。”

  今年做了几十万鮰鱼苗的广州海天优质鱼繁养基地周锦明也反映目前鮰鱼几乎不走加工厂,目前苗厂主要业务在其它鱼苗上。

  有消息称美国农业部将从FDA手中接管鮰鱼进口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并将修订相关法规。这是继2007年实施海关自动扣留措施以后美国政府采取的又一项旨在限制鮰鱼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举措。与FDA不同,美国农业部注重产品源头及全过程监管,势必将对中国鮰鱼出口带来重大影响,加工厂无疑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国内市场待进一步开拓

  业界的许多朋友都劝彭春娇转做其它鱼苗,可她仍然在坚持着。她说:“目前,我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像四川、重庆、贵阳等地鮰鱼的消费还是挺旺的!”

  据了解,最近广东地区鮰鱼的价格有所回升,塘头价格普遍在4.5-4.7元/500g。

  河源市和顺农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建军对此则表示:“鮰鱼目前肯定大多数在国内市场上消费的,前段时间北方的干旱天气,南方许多山塘水库没水对这一价格的拉¬升有一定的影响!”

  他认为尽管鮰鱼肉质好、适合加工,但当前不宜过多养殖。“这条鱼(鮰鱼)目前还是主要出口美国,而美国本土也大规模养殖鮰鱼,一旦我们的养殖量大了,美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贸易或者技术壁垒就会接踵而来!”

  对鮰鱼的前景,朱建军表示乐观。“鮰鱼和罗非鱼是国内目前唯一适合加工出口的两种白肉鱼,如果能够进一步开拓其国外市场,使出口渠道多元化,不依赖单一市场,‘西方不亮东方亮’,那这条鱼的出口还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在国内加强推广和消费引导,这条鱼还是可以不断稳步提高消费份额,使其可以步罗非鱼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后尘,成为下一个国内主力消费的品种。但它将来的地位就不一定比得上罗非鱼,因为传统的饮食习惯决定了有鳞鱼的消费要超过无鳞鱼。”此外,他表示近几年通过业内人士的努力,国内鮰鱼的消费群体在稳步的扩增,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对鮰鱼如何走上产业化之路,他认为:第一,我们不能依赖美国,要开拓新的市场,比如俄罗斯、美国、东南亚;第二,品种要多样化,适应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3,可以通过更名加强宣传,罗非鱼更名之后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文章来源:内陆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