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市场细分分析

        一、配合饲料市场分析

        我国工业生产的饲料,70%以上为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生产方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不同需要量,依照饲料标准将各种饲料包括添加剂,按一定配方混合均匀制备而成。

        配合饲料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全价料、预混料与浓缩料等。其中预混料与浓缩料在我国发展比较迅速,市场份额逐年递增。相比之下,我国全价料的生产数量则较小,对我国畜牧业的影响力还不够大。

        全价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简称。它能直接用于饲喂饲养对象,能全面满足饲喂对象的营养需要。主要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预混料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浓缩料是指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国外称平衡用配合饲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重要组分之一。

        我国的饲料产业发展了十多年,饲料产品,已经相对齐全。除以上介绍的外,还包括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加药饲料等等。
(一)我国配合饲料市场的发展概况

        配合饲料是现代养殖业的基础,占养殖业成本的60%~70%。现代畜禽生产性能的大幅度提高,除遗传育种因素外,还应归结于配合饲料工业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我国配合饲料的生产起始于80年代,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由于配合饲料使用效果好,提高了畜禽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市场反映良好。
据大量饲养实践表明,配合饲料比传统饲养方式节约饲粮20%~50% ,若将我国养猪业的料肉比降至4kg 以下,每年仅此一项可节省饲料粮5000万吨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畜禽业生产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目前仍有1 亿多吨粮食及农副产品在农民手中,并以原始、低效的方式用于猪禽饲料。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目前配合饲料加工总量的1.5倍。换言之,即在不增加饲粮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科学地利用饲料至少可增产1000 万吨畜产品。

        由于以上原因,配合饲料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较快,大体上可划为三个阶段:第一, 混合型阶段(80年代初、中期),部分养殖户用混合型日粮饲喂畜禽,即在传统粗料型日粮的基础上加菜枯、鱼粉、豆类等蛋白质饲料和硫酸铜、硫酸亚铁等矿物质,这样配制的日粮,没有比例要求,随意性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禽生长速度;第二,粗略配合型阶段(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部分养殖户在畜禽日粮中按照一定比例使用了菜枯、鱼粉、豆类等蛋白质饲料和微量元素,或在传统型日粮中加人了较大比例的全价配合饲料,这样配制的日粮,其营养价值较高,接近或达到畜禽地方饲养标准;第三,科学配方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相当部分养殖户能按照畜禽饲养标准,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产目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的配制饲粮。配合饲料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致使配合饲料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2005年全年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10732万吨,同时我国年生产20万吨饲料的大型企业也已经超过40家。我国饲料业的发展,由初期的单一混合料发展到以配合饲料为主,同时还生产畜禽、鱼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粉状料、颗粒料、膨化料、块状料、液体饲料等阶段,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

        但是总体上国内配合饲料普及率还不高,目前部分生猪主产区配合饲料入户率不到50%。 最先使用配合料,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养禽业,配合料入户率也仅60%。边远省份如宁夏更低,单一混合料饲养畜禽占相当大比重,配合料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科学饲养畜禽的需要。配合饲料的使用者主要是那些采用集约饲养技术的生产企业和专业户,大多数普通农户仍采用传统方式饲养牲畜。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预期将继续增加,同时传统的农户散养方式将可能逐渐让位给专业化农户饲养和集约饲养场饲养,配合饲料市场开发的空间还很大。
(二)配合饲料市场的现状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
表4-1:1997—2005年我国配合饲料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配合饲料产量 饲料产品总产量 配合饲料占总产量的比例 配合饲料产量的增长率
1997 5318 6299
         84.4
        
        
        
        
         ——
1998 5526 6550
         84.3
        
        
        
        
         3.9
1999 5552 687l
         80.8
        
        
        
        
         0.5
2000 5912 7429
         79.6
        
        
        
        
         6.5
2001 6087 7806
         78.0
        
        
        
        
        
        3.0
2002 6239 8319
         75.0
        
        
        
        
        
        2.5
2003 6428 8710
         73.8
        
        
        
        
        
        3.0
2004 7031 9660
         72.8
        
        
        
        
        
        9.3
2005 7762 10732
         72.3
        
        
        
        
        
        10.4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统计年鉴

        从产量上看,多年来,我国配合饲料的市场规模都在稳步扩张:1997年时的产量是5318万吨,2005年时已经达到了7762万吨,8年内增长了46.0%,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2005年我国配合饲料的总量是7762万吨,占全国饲料总量的比例为72.3%。而2004、2005年的增长率较高,在10%左右,主要是因为这两年猪养殖业发展遇上好光景,市场需求量大。而从配合饲料在我国饲料市场所占份额来看,虽然配合饲料在饲料总量中仍居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却表现为逐步下降:1997年时所占比例高达84.4%,但是到了2005年时只占饲料总产量的72.3%,下降了将近十二个百分点。

        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是目前配合饲料在我国发展的明显特征。由于我国对肉、蛋、奶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还将继续增加,畜牧业还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对饲料的需求总体上是有增无减。作为饲料主体的配合饲料的市场容量在长期内还将保持着增长态势。但是由于我国饲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对饲料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对预混料和浓缩料的需求大大增加。预混料和浓缩料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是促使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我国饲料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在今后几年内还将会下降。
2.市场区域分布

表4-2:2005年我国配合饲料市场区域分布 单位:万吨
地区
        产量 排名 地区 产量 排名
广东
        1196.7 1
        云南 152.2 16
山东
        800.3 2
        安徽 146.0 17
河北
        574.2 3
        北京 122.4 18
河南
        471.9 4
        山西 120.5 19
四川
        397.3 5
        重庆 120.0 20
湖南
        394.9 6
        新疆 117.2 21
浙江
        380.4 7
        天津 116.0 22
江苏
        363.3 8
        上海 106.2 23
辽宁
        329.2 9
        陕西 98.0 24
湖北
        308.9 10 海南 97.9 25
广西
        290.2 11 内蒙古 90.4 26
黑龙江 255.0 12 甘肃 72.9 27
福建
        219.3 13 宁夏 43.5 28
江西
        193.4 14 贵州 20.3 29
吉林
        153.6 15 青海 9.8 30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2005年我国配合饲料市场分布如上表所示:在各省产量中,广东以1196.7万吨的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山东以800.3万吨的产量名列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分别为河北(574.2万吨)、河南(471.9万吨)、四川(397.3万吨)。这前五名生产大省的配合饲料产量之和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44.3%,对我国饲料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贡献。随着饲料生产的规模化,这些省份的生产优势还将会继续加强。
整体上看我国配合饲料在各个省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生产能力的分布相对而言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发展较落后,产量最低的省份主要来自西部,例如,青海(9.8万吨),贵州(20.3万吨),宁夏(43.5万吨)。但是西部的四川省的产量却能够达到397.3万吨,排在第五位,成为西部饲料业的发展亮点。而在配合饲料产量上南北的差异并不明显,无论是排在前面的,中间的或是后面的都是既有南方省份也有北方省份。
3.产品结构分析

        在配合饲料中一般又分为猪配合饲料,家禽配合饲料、水产配合饲料、反刍配合饲料和其它配合饲料这几个品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直接决定着这些配合饲料这些品种的结构。近年来这种产品结构的调整情况,详见下表:
表4-3:2000-2005年我国配合饲料产品结构表 单位:%
年份/品种 猪配合料 家禽配合料 水产配合料 反刍配合料 其它配合料
2000 36.4 51.7
        
         8.3
        
        ――
        
         ――
2001 36.5 49.5
        
         10.1
        
        2.0
        
         3.7
2002 31.5 52.4
        
         10.8
        
        2.8
        
         2.4
2003 33.1 50.8
        
         10.9
        
        3.2
        
         2.0
2004 33.2 51.3
        
         11.2
        
        2.7
        
         1.7
2005 33.0 49.7
        
         12.7
        
        3.0
        
         1.6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2005年我国配合饲料的产品结构是:家禽配合料占49.7%,猪配合料占33.0%,水产和反刍配合料所占比重分别为12.7%和3.0%,其它的配合饲料约占1.6%。可见家禽配合料占到了我国配合饲料的半壁江山,并且主体地位非常稳定,多年来比重都保持在50%左右。猪配合饲料是我国配合饲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时所占比重为36.4%。但是近年来这一比例略微有所下降,到2005年时,猪配合饲料为配合饲料总产量的33.0%,对比2000年下降了三个多百分点。而水产和反刍配合饲料在我国配合饲料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分别为13%左右和3%。但是根据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态势,水产和反刍配合饲料将会有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在配合饲料中的重要性将会慢慢得到体现。从以上的表格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水产和反刍配合饲料所占比重都有非常微弱的上升。
二、预混料与浓缩料市场分析

        我国的饲料工业在这二十多年里发展很快,但是存在着先天不足,即我国饲料原料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挖掘饲料资源,补充利用现有饲料原料,根据不同养殖层次、合理配制日粮、提高饲料转化率。因此大力发展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成为我国解决饲料资源严重缺乏的重要手段,也是普及我国农村配合饲料,特别是提高低质饲料资源的必由之路。
(一)预混料与浓缩料的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预混料、浓缩料的发展起步于80年代初。发展初期,不仅在数量和品种上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而且在生产技术上也远落后于他国。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我国解决了预混料、浓缩料生产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在选择生产预混料最佳载体、微量元素最佳稀释剂、极微量份最佳添加工艺、提高维生素保存率、降低微量配料称配误差和混合机混合均匀度、降低载体和矿物盐含水量以及配伍禁忌、防止微量成份损失,防止分级等一系列问题上有所突破,研制出粗破机、微粉碎机、矿物盐烘干机、微量元素配料计量系统及小包装打包机等,为我国饲料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成套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同时各种营养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也得到了开发利用。有些工艺已接近国际水平,有的则属国际首创。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一个大的发展期。但是此期间,预混料与浓缩料的发展却并不突出。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全价饲料的作用及其普及率比较重视,而大大忽略了预混料、浓缩料在我国饲料工业中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添加剂工业、配合饲料工业的发展及人们对复合预混料全新的认识,预混料、浓缩料工业在90年代中后期有了很大发展,1997年至今,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其年长率远远的大于同期配合饲料的年增长率,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了20%。我国农民为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饲养出质量合格的牲畜,常常将自产的饲料粮等原料与浓缩饲料或添加剂混合,配制成营养较为均衡的饲料。这种需求是拉动预混料与浓缩饲料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目前饲料产品也在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预混料与浓缩料已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竞争的新焦点,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山区多,地域辽阔,运输不便,农民手中还掌握着大量剩余粮食,通过添加预混料或浓缩料来自行配制饲料,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节约粮食。因此,预混料和浓缩料在农村很受欢迎,但普及率,与配合饲料相比,仍很低。而且目前我国预混料和浓缩料的产量还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预混料和浓缩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且以合资企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已超过了500家。
(二)预混料与浓缩料的市场现状分析
1. 市场容量分析
预混料与浓缩料成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新方向,其市场容量与市场所占份额呈逐年递
增的趋势,对我国饲料业与畜牧业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几年来,我国预混料与浓缩料市场总量情况,请看下表。
表4-4:1997—2005年我国预混料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预混料产量 饲料总产量 预混料占总产量的比例 预混料产量的增长率
1997 124
        6299
         2.0
        
        
        
         ――
1998 138
        6550
         2.1
        
        
        
         11.3
1999 223
        687l
         3.2
        
        
        
         61.6
2000 252
        7429
         3.4
        
        
        
         13.0
2001 301
        7806
         3.9
        
        
        
         19.4
2002 316
        8319
         3.8
        
        
        
         5.0
2003 326
        8710
         3.7
        
        
        
         3.2
2004 406
        9660
         4.2
        
        
        
         24.5
2005 472 10732
         4.4
        
        
        
         16.3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无论是从预混料的绝对产量还是在饲料总产量中所占比例来看,都表现为稳步上升的趋势。1997年时我国预混料的产量是124万吨,到2005年时已经达到了472万吨,增长了3.8倍,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发展非常迅速。其在饲料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7年的2.0%,上升到了2005年的4.4%。由于我国预混料发展起步时的绝对产量太小,所以即使现在有着年平均增长率为18%的速度,比重上升的仍比较缓慢。

表4-5:1997—2005年我国浓缩料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浓缩料产量 饲料总产量 浓缩料占总产量的比例
        浓缩料产量的增长率
1997 700
         6299
        
         11.1
        
        
         ――
1998 886
         6550
        
         13.5
        
        
         26.6
1999 1096
         687l
        
         16.0
        
        
         23.7
2000 1249
         7429
        
         16.8
        
        
         14.0
2001 1419
         7806
        
         18.2
        
        
         13.6
2002 1764
         8319
        
         21.2
        
        
         24.3
2003 1958
         8710
        
         22.5
        
        
         11.0
2004 2224
         9660
        
         23.0
        
        
         13.6
2005 2498
        10732
        
         23.3
        
        
         12.3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从表格上看,1997年以来,我国浓缩料的产量保持着直线的上升趋势。1997年时浓缩料的产量是700万吨,到2005年时产量达到了2498万吨,增长了1798万吨,相当于1997年产量的2.56倍,年平均增长率可达16%左右。同时浓缩料在我国饲料总产量中的比例在过去的八年中,也增长了十二个百分点。1997年时浓缩料的比重仅为11.1%,而2005年时的比重已高达23.3%。而且浓缩料在总饲料产量中的比例是稳步扩大的,1997年至2005年期间,这一比重从未下跌过。

        将我国预混料和浓缩料近年来的发展对比起来看,其增长速度都很快,而且远高于配合饲料的增速。但是浓缩料的绝对产量和绝对增长量要远大于预混料。2005年我国浓缩料的产量为2498万吨,而预混料仅有472万吨,还不到浓缩料产量的1/5。这主要是因为浓缩料的产量的基数较大,在饲料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一直较大。2005年在我国饲料组成中,浓缩料为3.3%,而预混料仅为4.4%。虽然在过去得几年内,预混料和浓缩料的比重都有增加,但是浓缩料增加的幅度也要远远大于预混料:浓缩料比重增加了12个百分点,但是预混料比重仅增加了2.4个百分点。而且从整体上看,浓缩料的发展要比预混料的发展更加稳定。浓缩料比重一直保持着直线增加的态势。而预混料所占比重有过轻微的波动和停滞,例如2001年(3.9%),2002年(3.8%),2003年(3.7%)三年的数据是略微下降的。

        总体上来说,我国预混料与浓缩料近年来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突出的。中国预混料和浓缩料1997年至今,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期全价饲料只是维持着现状。其中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中国畜产品由短缺时期进入城市相对充足时期。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的占有量猪肉达30千克,鸡肉9千克,鸡蛋17千克,整体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总体上,我国对畜产品需求增长变得缓慢,造成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许多养殖场由于成本原因,从应用全价饲料改成自己配制,但他们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基本采用购买预混料或浓缩料,这是极大的刺激了预混料、浓缩料的高速发展。 (2)简单的使用方法和饲料技术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预混料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推广。特别是30-40%系列的浓缩料,由于只需混合玉米等能量饲料,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加上当地便宜的玉米和低廉的劳动力,即使是农民饲养很少量的畜禽,也有成本上的优势,这是浓缩料高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目前中国产粮地区的普遍现象。而预混料除了玉米,还需要蛋白、钙、磷等原料,而且需要一定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了规模养殖大量使用预混料。
2.市场区域分布
表4-6:2005年我国预混料与浓缩料生产分布情况 单位:万吨
地区 预混料产量 浓缩料产量
        地区 预混料产量 浓缩料产量
北京
         73.5
         45.5
        
        河南
         16.6
         293.8
天津
         12.8
         58.2
        
        湖北
         8.2
         67.5
河北
         16.0
         150.1
        
        湖南
         33.8
         197.6
山西
         2.1
         72.8
        
        广东
         26.7
         18.7
内蒙古
        3.8
         69.3
        
        海南
         0.9
         1.3
辽宁
         10.7
         307.1
        
        广西
         6.7
         26.4
吉林
         2.2
         125.9
        
        重庆
         6.9
         24.0
黑龙江 38.5
         253.5
        
        四川
         31.4
         75.7
上海
         15.0
         7.8
        
        贵州
         0.1
         18.2
江苏
         34.5
         41.1
        
        云南
         2.2
         54.2
浙江
         14.9
         7.3
        
        陕西
         13.3
         131
安徽
         3.5
         13.8
        
        甘肃
         0.6
         39.4
福建
         14.7
         5.0
        
        青海
         0.02
         0.01
江西
         32.8
         79.9
        
        宁夏
         1.2
         6.5
山东
         46.9
         293.3
        
        新疆
         1.4
         12.9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出来,我国各省预混料与浓缩料的生产水平相差非常的大。预混料生产的大省有北京(73.5万吨),山东(46.9万吨),黑龙江(38.5万吨)、江苏(34.5万吨),和湖南(33.8万吨)等等。这五个省份的预混料的产量之和为227.2万吨,占全国预混料总量的48.2%。而产量较小的省份如,青海(0.02万吨),贵州(0.1万吨),甘肃(0.6万吨),海南(0.9万吨)等等,年产量都不足一万吨。 浓缩料的生产中,辽宁省以307.1万吨的产量名列各省第一;河南省排名第二,产量是293.8万吨;排名第三的是山东省293.3万吨;其它的生产大省还包括黑龙江省(253.5万吨),湖南省(197.6万吨)等等。这五个省份的浓缩料产量之和为1051.5万吨,占全国浓缩料产量的42.1%。而浓缩料产量排在最后的不仅仅是西部几个省份,例如青海(0.01万吨),宁夏(6.5万吨),新疆(12.9万吨),还包括东部的几个省份,例如海南(1.3万吨)、福建(5.0万吨),浙江(7.3万吨)等等。

        从各省内部预混料与浓缩料的产量对比看,绝大部份省份,浓缩料的产量要远远大于预混料的产量。只有广东省预混料的产量高于其浓缩料的产量。大部分省份各自预混料与浓缩
料产量在全国中的排名都有一定差距。但是几个主要的生产大省,预混料与浓缩料的生产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例如山东、黑龙江等。

        总体上来看,我国预混料与浓缩料生产能力北方要比南方略胜一筹。主要是因为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产粮基地很早就开始向农民销售预混料,浓缩料,推广饲料技术等等。
3.产品结构
表4-7: 2002-2005年我国预混料产品结构
         单位:%
年份/品种 猪预混料 家禽预混料 水产预混料 反刍预混料 其它预混料
2002
        
         48
         35
        
        
         6
         3
        
        
        8
2003
        
         50
         34
        
        
         4
        
         5
        
        
        7
2004
        
         55
         32
        
        
         4
        
         4
        
        
        5
2005
        
         53.9
         31.6
        
         3.8
        
         4.1
        
         6.5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2005年我国预混料产品的构成是,猪预混料占53.9%,家禽预混料占31.6%,水产和反刍预混料所占比重分别为3.8%和4.1%。从构成比例上看,猪料是我国最主要的预混料产品,其所占的比例四年来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对我国预混料产业的影响还在不断的加大。家禽预混料是我国第二大预混料产品,2005年的比重是31.6%,但是相比于2002年的35%已经下降了三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水产与反刍预混料所占比重较小,2005年时都不及5%。而且近三年的数据中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表4-8:2002-2005年我国浓缩料产品结构
        
        
         单位:%
年份/品种 猪浓缩料 家禽浓缩料 水产浓缩料 反刍浓缩料 其它浓缩料
2002
        
         55
        
         36
        
         2
        
        
        5
        
         2
2003
        
         58
        
         33
        
         1
        
        
        6
        
         2
2004
        
         56
        
         36
        
         1
        
        
        6
        
         1
2005
        
        57.4
        
        34.5
        
        1.3
        
         5.3
        
         1.5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2005年在我国浓缩料市场上,猪浓缩料以57.4%的比重仍然保持着第一的地位。家禽浓缩料所占比重为34.5%。猪浓缩料和家禽浓缩料是我国浓缩料的最主要产品,对我国浓缩料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产浓缩料所占比重为1.3%,反刍浓缩料的比重是5.3%。水产浓缩料与反刍浓缩料市场开发的较晚,现在还在成长之中,相比较而言所占比重较小。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各种浓缩料品种所占比例变化不大,都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趋势。
(三)我国预混料、浓缩料的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预混料与浓缩料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生产规模日渐扩大。根据不同养殖层次,因地制宜发展预混料、浓缩料已成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趋势。

        从数量来看,中国预混合饲料及浓缩料的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预混料是配合饲料生产的核心,它不仅在配方设计中体现出相当的技术含量,而且在混合、计量、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以规模小为特点的中国饲料企业而言,商品性预混合饲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市场,特别是高浓度分类预混合饲料。我国80%以上的饲料企业都是小企业,无论从技术力量出发,还是从综合效益考虑,采用商品性预混合饲料都较为经济有效。另一方面,近年来饲料添加剂的国产化与降价,预混料厂的发展及其竞争与利润的降低使得预混料的使用与普及也有了条件。
对于浓缩料而言,中国的养殖业规模小且分散、交通运输不便、劳动力较多、粮食收购退出保护价等因素是其不断发展的客观原因。有了浓缩料,养殖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生产的饲料粮、加工的饼粕或就近从集市上购买原料生产出品质较好的全价饲料,而且可以减少饲料粮的运输费用,充分利用富裕劳动力,因此节省了养殖户的饲料费用,减少了饲料资源的浪费。
从质量来看,我国在配方及加工技术上有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预混合饲料和浓缩料,但是管理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添加剂使用方面应加强监督力度,使之更加规范。但到目前为止, 预混料、浓缩料尚无统一的检测内容和标准。尤其生产厂家检测技术几乎为空白,甚至饲料质量检测部门对复合预混料的检测方法也很不完善。但是我国正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这种监测体系,预混料和浓缩料在品质上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生产技术来看,在预混料、浓缩料的生产工艺中,防止某些营养成分(如生物素、VB12 ) 的丢失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某些厂家正在研究生产颗粒状预混饲料。以美国康地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率先推出含有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及非营养性添加剂在内的1 %复合预混料,不但为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而且其产品和技术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我国的预混料和浓缩料也已经引进了这种技术,正在逐步的发展与成熟中。

        从产品结构来看,近年来含有微量元素、Vit 、氯化胆碱、氨基酸以及药物添加剂在内的复合预混料在国内普遍使用。因组成不同,用量可达0.5%~5% ,最普遍使用的是1%复合预混料,其包含了所有正常添加的添加剂组分。但它的通用性、适应性与稳定性较差。作为商品性预混料,1%浓度的复合预混料基本上是一种普及型与粗放型的预混料。这类预混料虽然现阶段销量很好。但是随着我国养殖业水平的提高,复合预混料的组分与浓度将更加的具有弹性,更加的关注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养殖户的需求。

        从地区变化看,加入WTO后,进口畜产品低价格的冲击,使中国产粮基地的养殖业面临非常大的竞争压力,可能使传统使用浓缩料的养殖场转向使用高浓度的1-5%预混料,农民使用浓缩料养殖的竞争力减弱,逐步向规模养殖化发展。进口粮食的开放,使广东等南方地区有了更大发展机会,也可能使广东的养殖业主要采用全价饲料向预混料、全价饲料共存的方向发展。
三、猪料市场分析
除了根据营养成分划分外,饲料产品还常常根据饲养的动物,被划分为猪饲料、家禽饲料、反刍动物饲料和水产饲料等等。这些饲料品种都有相对比较独立的细分市场,分析这些细分市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饲料工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一直都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我国畜牧业的产品结构和发展趋势也决定着我国饲料产品的结构和变化。总体上说,猪料与家禽料是我国饲料业中最主要的两种产品,也是发展最早的两种产品,较为成熟,在市场上的份额也最大。2005年我国猪料的产量为 4250.2 万吨,我国家禽饲料的总产量为 4867.1 万吨,在我国饲料总产量的比重为 39.6%和 45.4%。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牛奶、虾、鱼等需求加大,我国水产业和反刍畜牧业发展迅速。因此我国水产饲料和反刍饲料的产量也增长较快,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猪料市场的发展历程

        猪饲料是我国发展最久,产量最大的饲料产品,在饲料工业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2005 年猪配合饲料的产量为 2561.3 万吨,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 33.0%;猪浓缩料产量为 1434.4 万吨,猪预混料的产量为 254.5 万吨,在我国浓缩料与预混料总量中的比例分别高达 57.4%和53.9%。
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猪饲料的发展壮大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是与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养猪业在我国比较普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多年来,我国养猪业保持着稳步的增长,现已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大国。生猪数量长年来稳居世界第一,猪肉的生产总量也跃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一半左右。2005 年我国生猪生产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全年增长 6%以上。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据统计,2005 年 1 月至 11 月,我国城镇居民购买的猪肉量为 17.65 千克,比上年同期上涨了 2%,占肉禽类购买总量的 53.8%。并且这种消费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有太大的改变。所以这二十多年来,养猪业在我国畜牧业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地位。

        作为养猪业的辅助产业,猪饲料也自然成为我国饲料工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猪饲料的生产与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初期,绝大部分饲料企业都以猪饲料作为生产的主要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市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量年年递增,这极大的刺激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同时也间接的带动了我国猪饲料的生产。在 90 年代中期以前,猪饲料一直是我国增长量最大,发展最快的饲料产品。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饮食更加的科学、合理,对肉类的需求也开始多样化。于是 1990 年后,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肉类产品的比例趋于上升。例如,1985 年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高达 85.9%,到 2005 年底这一比例下降到 65%,同期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则由 8.3%增加到 19.0%。随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水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产品的构成也随之改变,用于禽类和水产品的饲料产品比例显著提高,而猪饲料产品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猪饲料市场已经比较的成熟和完善。猪饲料的生产也已经走向了规模化的道路,产量达到 5 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已经超过了 2000 家。由于目前城市居民对猪肉的需求几乎已经饱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人均猪肉消费量事实上出现了轻微下降。可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猪肉的需求仍在继续增长。两者综合起来看,预期猪肉总需求量将基本保持稳定。这也预示着猪饲料的需求将不会显著增长,除非猪肉出口大量增加。
(二)猪料市场的现状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
近几年来,猪饲料的产量具体见下表。

         表 4-9:2000-2005 年我国猪配合饲料生产状况
        
         单位:万吨,%
年份 猪配合饲料产量 配合饲料总产量 猪配合饲料所占比例 猪配合饲料增长率
2000
         2149.2
        
         5911.8
        
        
         36.4
        
        
         ――
2001
         2221.6
        
         6086.8
        
        
         36.4
        
        
         3.4
2002
         1962.1
        
         6238.7
        
        
         31.5
        
        
         -11.7
2003
         2129.8
        
         6427.6
        
        
         33.1
        
        
         8.5
2004
         2333.0
        
         7030.6
        
        
         33.2
        
        
         9.5
2005
         2561.3
        
         7762.2
        
        
         33.0
        
        
         9.8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进入 2000 年以来,猪配合饲料的产量波动较为频繁。期间增长率最高时可达到 9.8%(2005 年),最低时是-11.7%(2002 年)。同时猪配合饲料在我国配合饲料总量中的比重也表现为这种波动的特征。其实猪饲料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1998—2002 年,猪配合饲料产量总体上在下降,从 1998 年的2340 万吨跌至2002 年的1962 万吨。其在配合饲料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也一路下降,从 1998 年的42.0%跌到2002 年的31.5%。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养殖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养殖业生产结构中,生猪生产属于“稳定”部分,生产数量上的增速相对减缓;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一部分散养用户转向使用猪浓缩饲料和猪预混合饲料,导致了猪配合饲料总产量统计数的下降。
2003 年的“非典”和 2004 年年初的禽流感给我国养猪业和猪饲料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促使了我国猪饲料市场的恢复和增长。表现为猪配合饲料由 2002 年的1962 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61.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9%左右;猪配合饲料所占比重也由2002年的31.5%恢复到 2005年的 33.0%。
随着养猪业的这个经济热过后,猪配合饲料的发展很有可能又恢复到的第一阶段的状态中,市场容量和份额可能进一步下降。
虽然猪配合饲料的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已经饱和,但是近年来,猪料的发展又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猪浓缩料与预混料增长迅速。2005 年猪浓缩料产量为 1434.4 万吨,占全国浓缩料产量 57.4%;猪预混料的产量为 254.5 万吨,占全国预混料总量中的 53.9%。如此高的比例使猪浓缩料和猪预混料无疑成为我国浓缩料和预混料市场的主体。主要是由于广大农户科技意识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户利用自家的玉米、小麦及薯类等能量饲料原料自配料。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适度规模养猪场(户)增长较快,农民科学养猪意识加强,对浓缩料、预混料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促使了猪浓缩饲料和猪预混饲料强劲的生产增长势头
(2)市场区域分布

        猪饲料的区域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猪配合饲料主要分布于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三地区猪配合饲料产量占总产量的 69%;猪浓缩料主要分布于华中和东北地区,两地区产量之和占浓缩饲料总产量的 53.0%;而预混合饲料以华东地区产量较大,为 60.5 万吨,其次为华中地区 59.8 万吨。从总体上看,华中地区饲料总产量最大,为 1294.6 万吨。
表 4-10:2005 年全国各区域猪饲料产量分布
        
        
         单位:万吨
行政区域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猪配合饲料
         230.3 149.1 559.2 776.7 432.9 313.7 99.4
猪浓缩料
         211.3 301.3 190.4 458.1 36.0 158.8 78.6
猪预混合饲料 53.7 17.8
        60.5 59.8 25.1 32.4 5.4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养殖业与饲料业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猪饲料产品结构与层次也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中。东北地区浓缩饲料成为猪饲料的主体;华北与中南地区浓缩饲料在猪饲料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这反映了不同地区饲料科技普及水平的不同;同时由于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数量的不同,也可导致各行政区域对猪配合饲料需求量的差异。由于中国养殖业的现状是散养户比例较大,目前这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变化对猪饲料品种与结构的变化方向起到主导作用。由于这些农户的饲料原料相对较为充裕,他们可能更多地选择购买浓缩饲料,然后与自产原料混合配制成营养均衡的饲料进行饲喂。因此从总体趋势上看,未来几年猪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的产量还可能进一步增加。
(三)我国猪料市场的发展趋势

        总体上说,我国猪饲料市场的发展已经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方向转变,产品结构在进一步的优化,饲料安全问题也逐步得到重视。结合近年来,猪料发展状况,预计近后几年的发展将会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和趋势:配合饲料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猪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猪的品种结构和生产性能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养猪生产规模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专业户养猪得到迅速发展。因而,猪配合饲料产品在品种结构上体现出适应不同经营规模养猪生产者的需要。

        其中预混料产品市场扩展迅速,其主要市场是针对养猪专业户和中小型养猪场;浓缩饲料主要面向农村散户养猪,其市场受饼粕等蛋白质饲料原料价格的影响较大。从市场情况上看,这两种猪饲料近年来都有较为明显的新的发展趋势。由于市场不断完善和实行规模化经营,各比例预混合料有统一于 4%的趋势,这是养殖户和预混料生产企业互动作用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专业型浓缩料将逐步取代通用型浓缩料。企业的推广示范使农民逐渐认识到专用型浓缩料(仔猪浓缩料、小猪浓缩料和中、大猪浓缩料)更符合养活组生产实际。目前猪预混饲料越来越被更多的养猪户接受,甚至出现过猪预混料挤占猪浓缩料市场的局面这。种趋势在今后几年将对中国配合饲料产品结构产生影响。

        猪全价配合饲料包括乳仔猪颗粒料和其它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中进入市场销售的主要是乳仔猪全价颗粒料,其它阶段全价配合饲料主要是大中型养猪场或饲料-养猪一条龙企业自配自用。受毛猪市场价格反复波动的影响,猪养殖户逐渐接受自配料(4%预混料+玉米+豆粕)的饲养方式。而全价料企业受销售、采购、生产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和自配料相竞争。预计经营生长育肥猪全价料企业将逐渐减少。
与养猪生产水平提高和生猪市场价格呼应,目前猪配合饲料的质量有明显提高,表现在配合饲料中优质饼粕的使用比例增加;赖氨酸等添加剂的添加水平逐渐趋向满足于猪的营养生理需求;“粪黑、肯睡”等一些不科学的指标逐渐被用户摒弃;市场上产品质量竞争成为主要矛盾之一。

        目前“绿色、安全、无公害”饲料越来越引起了广大科研和生产者的重视。但是近年来我国在配制猪饲料特别是乳仔猪饲料时往往使用一些进口的动物血浆制品及其它动物加工副产品。这些动物源性原料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猪饲料中β-兴奋剂的使用也引起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都与我国发展“绿色,安全”饲料的大趋势相悖。是目前影响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中重要因素。针对于这种现象,国家一系列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生物安全标准正在制定当中,各种规则也即将出台。另一方面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屡因质量问题受到限制,同时广大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原因都使得我国饲料与养殖企业不得不去重视饲料的“绿色性”问题。目前一些企业为获得绿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国家认证,正努力地工作。我国的认证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家禽料市场分析

        家禽饲料作为饲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饲料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我国家禽配合饲料的产量是 3856.3 万吨,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 49.7%;家禽浓缩料和预混料的产量分别为 861.4 万吨与149.4 万吨,在全国浓缩料与预混料中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 34.5%与 31.6%。我国家禽饲料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这二十多年来我国养禽业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家禽料市场的发展历程

        70 年代末和80 年代初配合饲料首先应用于肉鸡和蛋鸡生产中,并通过国营大型养禽企业的示范作用,使得各种所有制的养禽业,尤其是个体养禽业得到迅速发展,效益显著。80年代中期我国饲料工业蓬勃兴起,1990 年底全国配混合饲料总产 3100 万吨,家禽饲料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自 90 年代开始,我国家禽饲料逐步从初创阶段向成长阶段发展。1991 年以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某些养殖业发达的省份,如广东省的商品饲料中家禽饲料的比例已经超过猪料。同时全国家禽配合饲料普及率也迅速提高。目前我国肉禽饲料和蛋禽饲料的普及率分别达到 63%和 39%。而猪饲料仅在 30%左右。为了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适应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自 1992 年起,国家提倡增加禽料,减少猪料的生产。近年来,从全国来看,家禽配合饲料产量稳步增长,禽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比例不断增加。2004年我国家禽配合饲料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 49.7%。

        目前我国家禽饲料业已基本成熟。家禽饲料产品的结构得到了不断改善,饲料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在肉鸡、肉鸭,蛋鸡,蛋鸭饲养中颗粒饲料的使用不断增加,提高了家禽业的养殖水平。在养殖业发达的省份,颗粒料的使用面更广,如广东省肉鸡料中颗粒料的比重已超过 80%。产蛋鸡(鸭)料以使用浓缩料为主。在全国饲料质量抽查中,家禽配合饲料合格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总体合格率在 90%以上。
这二十年来,家禽饲料在我国的发展是迅速的,其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国饲料工业的总体结构还不合理。世界配合饲料总产量中 32%为禽料,31%为猪料,17%为奶牛料,11%为肉牛料,3%为鱼虾料,6%为特殊饲料(包括宠物和马料)。而我国家禽饲料所占比例明显偏大。这几年我国反刍动物饲料发展迅猛,预计今后家禽饲料在我国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发展后,我国对禽肉禽蛋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所以禽料的绝对产量仍有不断增加的空间。
(二)我国家禽料市场的现状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家禽料市场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已经减弱了。具体见下表:

        
        表 4-11:2000-2005 年家禽配合饲料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家禽配合料产量 配合饲料总产量 所占比例 家禽配合料增长率
2000
         3055.0
        
        
        5911.8
        
         51.7
        
         ―――
2001
         3015.7
        
        
        6086.8
        
         49.5
        
         -1.3
2002
         3274.1
        
        
        6238.7
        
         52.5
        
        
        8.6
2003
         3265.2
        
        
        6427.6
        
         50.8
        
         -0.3
2004
         3603.7
        
        
        7030.6
        
         51.3
        
         10.4
2005
         3856.3
        
        
        7762.2
        
         49.7
        
        
        7.0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2005 年在配合饲料总产量增加的同时,家禽饲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达到 49.7%,比上年的比重略有下降,下降的幅度不到 2%。其实自 1991 年以来,家禽配合饲料占配合饲料产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50%左右,表明家禽饲料仍是饲料产品的主力。2004 年,2005 年这两年的增长幅度大,分别为 10.4%和 7.0%。主要是因为 2003 年遭遇 SARS和禽流感,致使当年家禽生产受到影响,停滞不前。于是 2004 年恢复生产,产量增加较大。总体上而言,这几年来,家禽饲料的产量有上有下,但幅度变化不大,总体上仍是增加的趋势。当前家禽饲料的发展已经步入稳定阶段,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
2.产品结构分析
        
        
        
        
        

        
         表 4-12:2000-2005 年家禽料产品结构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份 家禽料产量 肉禽料产量 蛋禽料产量 肉禽料占家禽料比例 蛋禽料占家禽料比例 肉禽料增长率 蛋禽料增长率
2000
        3055.0
        1606.6
         1448.4
        
        52.6
        
        47.7
         ――
         ――
2001
        3015.7
        1322.1
         1693.6
        
        43.8
        
        56.2
         -17.7
         16.9
2002
        3274.1
        1882.8
         1391.2
        
        57.5
        
        42.5
        
         42.4
         -17.9
2003
        3265.2
        1831.8
         1433.4
        
        56.1
        
        43.9
        
        -2.7
        
        3.0
2004
        3603.7
        2219.2
         1384.4
        
        61.6
        
        38.4
        
         21.1
         -3.4
2005
        4867.1
        2825.7
         2041.3
        
        58.1
        
        41.9
        
         27.3
         47.5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2005 年我国肉禽饲料产量是 2825.7 万吨,同比增长了 27.3%;蛋禽饲料产量是 2041.3万吨,同比增长了 47.5%,两者占家禽配合饲料中的比重分别是 58.1%和 41.9%。从表上2000 年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肉禽饲料还是蛋禽饲料的产量增长都有波动。受禽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年份是正增长,有些年份是负增长。但总的趋势是增长的,这主要有赖于,近年来养鸡大省的集约化饲养和一条龙管理方式的推广。而另一特征是肉禽料市场的份额常年以来都高于蛋禽料市场。
表 4-13:2002-2005 年肉禽饲料产品结构表
        
        
        单位:万吨,%
年份 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所 浓缩饲料 浓缩饲料所 预混饲料 预混饲料所
占比例 占比例 占比例
2002 1882.9 85.0 283.8 12.8 46.4 2.2
2003 1831.8 85.0 276.6 12.8 46.0 2.2
2004 2219.2 85.1 334.3 12.8 55.3 2.1
2005 2427.0 85.9 345.3 12.2 53.4 1.9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表4-14:2002-2005年蛋禽饲料产品结构表
        
        
        单位:万吨,%
年份 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所占比例 浓缩饲料 浓缩饲料所占比例 预混饲料 预混饲料所占比例
2002 1391.2
        
        76.8
        
         356.8
        
        
         19.7
         63.4
        
         3.5
2003 1433.4
        
        76.3
        
         380.6
        
        
         20.3
         65.3
        
         3.4
2004 1384.4
        
        71.8
        
         468.6
        
        
         24.3
         75.2
        
         3.9
2005 1429.3
        
        70.0
        
         516.1
        
        
         25.3
         96.0
        
         4.7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将以上两个表结合起来,可以从中发觉肉禽饲料和蛋禽饲料产品结构中的差异。近几年来,肉禽饲料的各个产品的产量都有所增加,2005 年肉禽配合饲料中的产量是 2427.0万吨,而肉禽浓缩料和肉禽预混料的产量分别是 345.3万吨和 53.4万吨;但是产品结构比例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三年来,配合饲料、浓缩料和预混料在肉禽饲料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 85%,12%和 2%的水平。而在蛋禽饲料中,虽然配合饲料的产量在下降,但是浓缩料和预混料的产量和所占比例是增加的。2005 年蛋禽配合饲料的产量为 1429.3 万吨,所占比例为 70.0%,比前两年下降了 6 个百分点左右;蛋禽浓缩料的产量为 516.1 万吨,所占比例为25.3%,比前两年增加了将近 5%;蛋禽预混料产量为 96.0 万吨,所占比例略微增加了 0.8%。 无论是肉禽饲料还是蛋禽饲料,主体部分都是配合饲料,其次是浓缩料,而预混料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小的。不同之处是,在肉禽饲料中,配合饲料所占比重要比蛋禽饲料中的该比重高出十几个百分点;而蛋禽饲料中浓缩料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而肉禽饲料中浓缩料的比例仅有 12%。这主要是因为大型的肉鸡养殖企业基本都采用了配合饲料;而蛋禽的饲养对配合饲料的依赖性较小,农户的专业户饲养是其饲养的主体。
3.市场区域分布

         表4-15:2005年家禽配合饲料的生产分布情况
        
         单位:万吨
地区 产量 名次 地区 产量 名次
广东 677.3 1
         云南 70.8 16
山东 576.1 2
         湖北 67.5 17
河北 380.4 3
         北京 66.1 18
辽宁 249.8 4
         新疆 66.0 19
江苏 170.1 5
         天津 57.6 20
四川 162.5 6
         海南 54.4 21
河南 159.9 7
         上海 53.2 22
广西 154.4 8
         江西 48.3 23
吉林 106.3 9 内蒙古 38.7 24
浙江 106.1 10
        重庆 36.9 25
湖南 103.5 11
        陕西 34.6 26
安徽 95.6 12
         甘肃 21.3 27
黑龙江 95.0 13 宁夏 18.6 28
福建 94.9 14
         贵州 7.6 29
山西 82.9 15
         青海 0.18 30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由于各省家禽业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导致在我国家禽饲料的生产分布也很不均衡的。2005 年我国家禽饲料生产的前三名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河北,产量分别达到了 677.3 万吨、576.1 万吨和 380.4 万吨,三个省份的产量之和占全国家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 42.4%。同时排在前面名次的这几个省份的家禽业和家禽饲料业也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常年来都是我国家禽饲料业的优势产区。而产量最少的地区则有甘肃、宁夏、贵州、青海等省份,主要是西部地区。总体上说家禽饲料生产的区域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三)家禽料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家禽饲料业在步入新世纪后,又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1. 家禽饲料的总产量仍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家禽饲料的产品结构将会有所调整。 经济增长后,随着中国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饲料需求量也必然会上升。目前我国蛋鸡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进入相对过剩的时期,加之鸡蛋消费及深加工不力,近几年来商品蛋鸡饲养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这样看来,家禽料中的蛋禽料市场容量有限(除非禽蛋出口有较大增加)。但是由于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目前绿壳鸡蛋,含碘蛋、含锌蛋、低胆固醇蛋等名目繁多的营养蛋正在被市场接受。这也对我国蛋禽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国蛋禽料的发展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追求科学等方面转变。
近几年中国肉类消费中,禽肉消费比例增长最快。但是我国人均禽肉消费目前也只有世界的 56%,仍处于低水平。所以我国肉禽料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
2.水禽饲料的发展前景良好。
水禽饲养是我国传统的畜牧生产项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鸭与鹅的产量占到了世界产量的70%和93%,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近几年野的饲养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 50%。但是,我国目前水禽饲料营养研究相对滞后,水禽专用饲料加工数量不足,在全国配合饲料产量中的比重不足 3%。很多水禽饲料用蛋鸡和肉鸡料代替。与现有水禽饲养规模不相适应。随着水禽规模化饲养的增加。水禽专用饲料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所以目前在蛋鸡市场趋于饱和,肉鸡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水禽饲养业和水禽饲料的发展前景看好。研制和开发水禽专用饲料势在必行。
3.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推广应用。

        养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尤其是酶制剂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雏禽饲料中,已有不少人在使用针对非淀粉多糖的酶制剂,在鸡饲料中使用植酸酶。有机微量元素已有不少研究。但因成本往往过高,应用并不广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本的降低,普遍使用已是大势所趋。

        我国家禽饲料业发展整体上是好的,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例如注重生产安全,减少饲料中不被动物吸收的成分,减少环境污染等等。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去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家禽养殖业与家禽饲料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水产料市场分析众所周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国,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当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0~40%,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占全球养殖产量的2/3,已连续十多年高居世界首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对虾、鳗鱼、甲鱼等为代表的名优水产品的养殖在我国迅猛发展,形成了阵阵的“养殖热”。如此庞大的水产养殖市场给我国水产饲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水产料市场发展概况

        总体上说,我国水产饲料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成绩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水产配合饲料最大的生产国,几乎所有类型的水产配合饲料都有在我国使用,包括低蛋白、全植物性的鲤科鱼类饲料;高蛋白、加工技术先进的虾类饲料;以及加工设备要求较高的化饲料。在全世界1900万吨左右的水产配合饲料年产量中,我国的产量约为984万吨,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从品种上看,有可供海淡水鱼、虾、蟹、鳖、鲍鱼等品种水产动物用的料;从养殖阶段看,有成鱼、幼鱼及鱼苗开口用饲料;从饲料形态上看,有粉状、片状、颗和膨化饲料,还有浮性、半浮沉饲料。我国的鳗鱼配合饲料已经从进口转为自给,产量占界总产量的2/3,品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企业的产品也己经打入韩国、日本和东南市。

        另一方面,我国水产饲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保证了我国水产饲料质量的高。从“六五”开始,国家就对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组织了全国性科技攻关,“六五”至“九五”期间,分别进行了“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和鱼饲配方的研究”、“主要水生动物饲料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鱼类营养及饲料配制技的研究”等,目前还对我国主要名优养殖对象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等进行研究。提出了鱼、青鱼、团头鲂、鲤、尼罗罗非鱼等的饲料配方和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颁布了鳗鲡和国对虾的饲料标准;目前正在进行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标准制定工作。开展了甲鱼、蟹、石斑鱼、大黄鱼等海淡水养殖对象的饲料和添加剂的研究。同时,我国水产饲料在饲原料、加工、机械、添加剂以及研究开发条件、测验手段、质量监测、科研队伍建设、人培养诸多方面,均得到相应发展,具备了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发展工业生产的能力。
近年来,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使水产饲料行业一跃成为我国饲料工业中发展最快、效最好、潜力最大的产业。根据《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4千克(即总量达到5 720万吨),但目前还不足35千克。因此,在未来5年当中,随着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业的产量还将有大的提高。而我国现有水产养殖品2 500万吨的产量中,仅有20%左右是以饲料喂养生产的。根据我国目前的政策,海洋和河捕捞产量保持零增长,水产品总量的增长将基本上由养殖产量来提供,采用饲料养殖的例预期将提高到35%以上。按这个比例换算的话,2010年水产饲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 5万~2 000万吨,将在现有产量的基础上增长1.5~2.5倍,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二)水产料市场的现状分析
1.市场容量分析

        近年来,我国水产饲料的产量年均增长率在两位数字以上,远高于配合饲料8%的平增速。1991年全国水产配合饲料产量只有74.6万吨,占饲料配合总产量358.3吨的2.08%;2005年时产量已增加至984.3万吨,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12.7%。目前我国猪料、禽料比例呈下降趋势,水产饲料业成为饲料行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近几年我国水产饲料的发概况如下表所示。

         表4-16: 1999-2005年水产饲料产量表
         单位:万吨 ,%
年份
        水产饲料产量 配合饲料总产量 所占比重 水产饲料增长率
1999
        
         494
        
         5553
        
         8.9
        
        
         -
2000
        
         491
        
         5912
        
         8.0
        
        
        -0.61
2001
        
         615
        
         6087
        
         10
        
        
         25.3
2002
        
         676
        
         6239
        
         10.8
        
        
         9.9
2003
        
         701
        
         6428
        
         10.9
        
        
         3.7
2004
        
         787
        
         7030
        
         11.2
        
        
         12.3
2005
        
         984
        
         7762
        
         12.7
        
        
         25.0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我国水产饲料的产量虽然某些年份有过停滞(例如2000年),但是整体上看来,呈现向上的发展势头,产量逐年递增。增速最快的一年竟高达25.3%(2001年)。但是总体估计,近几年的水产饲料的年均增速在10%左右。同时水产配合饲料在我国配合饲料总产量中的重保持着稳步的递增。2005年这一比例已达12.7%。不断增大的比例意味着我国的饲料产结构中,水产饲料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2.水产料产品结构分析
随着消费需求和养殖结构的进一步变化,水产饲料的产品结构也在不停的调整变化之中。淡水鱼饲料是我国水产饲料的最主要品种,所占比例在70~80%之间。其余的几个水饲料品种主要是鳗甲鱼饲料、虾料和海水鱼料等。它们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均在5左右。在水产饲料总产量增加的大背景下,所有产品的产量均有增加。从绝对增量上看,是以淡水鱼饲料为主。但是虾料在这两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2003年的增长率高达100%其在水产饲料总产量中的比例由2002年的6.3%升至2003年的10.4%。由于旺盛的市场需求虾料的产量随着我国虾业的发展还将持续上升。其次是海水鱼料的增长幅度较大,2003年增长率是60%,仅次于虾料,在水产饲料构成中的比例也在上升中。而鳗甲鱼饲料则维持原有的份额,变化不大,较稳定。这样相比较而言,淡水鱼饲料的比例在不断减小中,但产总量仍在增加。
总体上说,我国水产配合饲料现在已基本覆盖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这和国内目前的养殖结构相符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性的、名特优养殖品种的饲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如鲫鱼,观赏鱼、海水鱼等。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品种和规模都在日益扩大。但是,这些养殖种类的生活习性、摄食习性、营养需要各不相同,需要有不同形态结构和营养含量的饲料,然而与养殖种类营养需求相匹配的饲料现在市场上还有不少空白,另外还存在着饲料混用的情况。因此,目前水产饲料还将会开发出更多的品种来适应多种养殖的市场需要。水产饲料产品的多元化既是现在的发展特点之一,也是今后发展的长期趋势之一。
3.市场区域分布

        从各省的生产情况看,我国水产饲料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具体见下表。

        
        
         表4-17:2005年全国水产配合料各省生产情况
        
        
        单位:万吨
地区 产量 名次 地区 产量 名次 地区 产量 名次
广东 226.4
        1 河南 26.0
        11 新疆 11.7 21
江苏 134.4
        2 云南 22.8
        12 海南 11.6 22
湖北 99.1
        3 江西 21.9
        13 内蒙古 6.0 23
浙江 60.8 4 广西
        16.8 14 安徽 4.5
        24
福建 53.4 5 黑龙江 16.0 15 吉林 4.0
        25
湖南 46.3 6 陕西
        15.8 16 宁夏 3.2
        26
四川 43.6 7 上海
        14.8 17 甘肃 1.7
        27
山东 38.4 8 辽宁
        14.7 18 贵州 1.3
        28
天津 30.9 9 北京
        14.7 19 山西 0.8
        29
河北 29.6 10 重庆 12.9 20 青海 0.01 30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水产配合饲料生产量中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养殖水面密集、养殖水平较高的省份。而在中国西北部及边远地区,如青海、西藏、甘肃、山西、宁夏、贵州等,水产养殖业不发达,因而水产饲料的产量很少。目前全国约有一万余家各种类型的饲料厂和为数不多的饲料添加剂厂。饲料厂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区。如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上海、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江苏等,其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内陆省份以四川为最。这些省份的水产养殖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水产配合饲料的产量亦占相当比重。目前我国水产饲料,尤其是名优水产饲料以广东、江苏等省较为发达。这种现象与各地区水产品的消费习惯、养殖水面的多少、水质及养殖水平等因素有关系。随着近年来,水产饲料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地区间的差异将更加明显。

        从水产饲料生产企业的角度看,近几年表现为生产企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水产饲料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规模小、设备差、技术和管理落后的饲料生产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而具有规模、品牌、科技优势,符合未来饲料产品健康和环保要求的饲料加工企业将在发展壮大中获得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近年来,我国水产饲料行业有相当一部分饲料企业倒闭,同时也有许多企业朝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例如:广东恒兴2001年对虾料产量为5万吨,关东粤海为7万吨,两者之和占了广东2001年对虾料销量的48%。为占领及开辟新市场,许多企业都在全国各地开了分厂或联营厂,如通威集团、希望集团、湖南正虹、山东六合等等,强势品牌占绝对的竞争优势。其中“通威”在水产饲料加工业中率先走上了集团化道路。随着竞争的加剧,水产饲料企业的集团化与规模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我国水产料市场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虽然我国的水产饲料业近年来发展一直较好,并且在我国有着极大的发展的前途。但是与国际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以水产配合饲料占饲料总量5%计算,我国使用配合饲料生产的水产品产量约占养殖产量的10%,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饲料添加剂生产起步晚,人才与技术储备薄弱,产品多是仿造国外。2005年我国饲料添加剂的产量约60多万吨,近100个品种,绝大多数是矿物盐、赖氨酸和氯化胆碱,而技术含量较高的维生素等产品生产能力较低,每年均需进口。另一方面,饲料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饲料资源缺乏是困扰我国饲料工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供需缺口逐年增大。而水产饲料蛋白源主要是鱼粉,国家鱼粉年产量仅20万吨,世界鱼粉的年产量约为600万吨,而且有逐年下降之势。在目前我国水产配合饲料使用率仅10%的情况下已感到鱼粉来源的紧张。随着水产饲料业的发展,这种压力日趋严重。

        具体而言,我国水产饲料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健康的、稳定的发展,还有以下几点要引起重视:
(1)鱼虾基础营养的研究还需加强。虽然我国在水产饲料研究上有过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养殖业相比,水产饲料业的科研投入明显偏少,鱼虾的基础营养研究相对滞后。肉食性鱼虾(如鲟鱼、鱼、黄鱼、甲鱼等)和近年来引进的新品种的饲料,大多套用鳗鱼饲料的配方, 有时因营养过剩造成浪费及水质污染,有时因营养不平衡导致饲料系数偏低甚至鱼虾病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2)人工配合饲料的覆盖率偏低。配合饲料的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养殖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近三千万吨,扣除贝、藻类和滤食性鱼类后,需用水产饲料约2 000万吨。但是水产饲料的产量只有600多万吨,也就是说人工配合饲料的覆盖率只有30%左右, 70%的鱼虾类仍然使用低值小杂鱼、贝类和糠麸、饼粕、秸杆直接饲喂,其饲料转化率不到20%,每年浪费的饲料原料达到3 000万吨。从环保的角度看,这种直接饲喂方式还会导致养殖环境污染,病害流行的严重后果。

        (3)水产饲料行业的竞争需更加合理、有序,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加强。我国水产饲料的生产能力超过实际需要的1倍以上,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赊销、降价等手段,一个企业赊销金额少的几百万元,多的达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有些产品价格在成本线上徘徊,少数企业不得不降低质量来保本,不正当竞争己成为行业的内部杀手。另一方面,国外的鱼粉、豆粕生产商和进口商利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哄抬鱼粉、大豆、豆粕等原料的价格,从2004年10月起鱼粉、豆粕等价格涨幅达40%~70%,导致国内饲料企业全线亏损。行业如一盘散沙,在国外原料价格被哄抬,在国内饲料价格被人为压低,任人宰割,这种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加强我国水产饲料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其的引导功能,进一步规范我国水产饲料企业的发展与竞争。

        总体上说,我国的水产饲料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在我国饲料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做好以上各点能有效的保证我国水产饲料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六、反刍动物料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加快,中国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牛羊肉生产,特别是奶业得到了优先发展。2005年,我国奶业生产继续超常规发展,全国奶类产量2845万吨,同比增长20%,人均乳品消费量达到24.9千克。2005年的牛肉产量为711万吨,同比增长5.3%;羊肉产量为435万吨,同比增长了9.1%。同时肉类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是5.4千克,人均羊肉是3.3千克,分别比去年年增长了3.8%和6.5%。
反刍动物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饲料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拉动了反刍动物工业饲料生产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其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
(一)我国反刍动物料市场的发展概况

        反刍动物饲料的研制和生产在我国饲料工业体系中一直是薄弱环节。2005年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7762.2万吨,可是其中的反刍动物饲料(主要是乳牛商品饲料)仅占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9%)。随着近年来反刍动物生产的快速发展,这一局面已经开始逐步改变。

        从1991年起,全国反刍动物饲料总产量就一直保持着向前发展的趋势。1994年,国内饲料市场开始出售反刍动物商品饲料,其占全国配合饲料的比例多年来都只在1%的份额内。如果加上农场自配部分,这一比例多年保持4%左右。反刍动物饲料中只有20%左右是商品饲料。1998年全国反刍动物饲料总产量据不完全统计为355万吨,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6.45%(其中商品饲料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比例为1.27%),出现了一个飞跃。

        
        
        表4-18: 1991-1998年全国反刍动物饲料产量估测值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年产量(万吨)
        
        
         154 168
        166 176
         192
        209
        221 355
占全国配合饲料总产量的比例 4.41 4.62
        4.48 4.16
        3.95 4.08 4.04 6.37
(%)
其中商品饲料占比例(%)
         -
        -
        -
        0.83
        0.79 0.82 0.82 1.27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尽管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的产量不高,但是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步伐,而且随着我国牛羊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显示出十分可观的市场潜力。

        2001-2005年,我国反刍动物工业饲料总产量由165万吨增长到387.3万吨;其中,配合饲料由123万吨增长到了236.5万吨;浓缩饲料由38.7万吨增长到131.3万吨;复合预混料由3.4万吨增长到19.5万吨。
表4-19:2001-2005年反刍动物饲料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配合饲料 浓缩饲料 复合预混料 合计
2001
         123
         38.7
         3.4
        
        165
2002
         178
         85.8
        10.3
         274
2003
         204
         114.6
        15.4
         334
2004
         188
         121
         18
         327
2005
         236.5
         131.3
         19.5
         387.3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年鉴


        这5年里我国反刍动物工业饲料的生产增长较快,除在2004年出现了波折,总产量仅为327万吨,同比下降了2.1%外,其余年份都是逐年递增。2004年产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刍动物的配合饲料产量下降的较大,只有188万吨,同比下降了7.8%。但是反刍动物饲料中的浓缩料和预混合饲料却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的。而且其增幅大大高于配合饲料。与2001年的产量相比,2005年反刍动物配合饲料产量增长了92.3%,而浓缩饲料产量则增长了3.4倍,复合预混料产量增长了5.7倍。 反刍动物生产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反刍动物基础饲料的稳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截至 2005 年底,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已发展到 30个省的 510个县,2000—2005 年还建设了 10 个秸秆养畜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率由 2000 年的15.8%提高到 2005 年的 17.7 %。2005 年全国青贮秸秆 1.75 亿吨(鲜重),氨化(含微贮)秸秆 5300 万吨,两项折算节约饲料粮 4700 多万吨,为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做出了巨大贡献。青贮数量几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态势。氨化(含微贮) 数量经过 1992~2001 年的高速增长后,2002 年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但是 2003 年又重新恢复到 2001 年的水平,目前还在进一步增长。
(二)我国反刍动物料市场发展的特点
反刍动物生产的快速发展和饲料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拉动了反刍动物饲料的发展。目前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生产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品种以奶牛饲料为主。近年来,我国反刍动物生产增长迅速,奶业的表现尤为突出。1995年全国奶类产量为672.8万吨,2005年就到了2845万吨, 增长了4.2倍。目前我国由饲料厂家生产和销售的反刍动物商品饲料几乎群不是奶牛饲料,只有极少量是肉牛屠宰前的育肥饲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奶牛商品饲料占反刍动物商品饲料总产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

        二是反刍动物饲料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经全国饲料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测,我国反刍动物饲料产品的总体合格率达90%以上。主要有三个原因促成了质量大幅度提高:一是青贮饲料标准,氨化饲料、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奶牛精料补充料等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规范和提高了反刍动物饲料的技术含量要求;二是全面禁用哺乳类动物性饲料和严禁使用违禁添加剂等措施,有效消除了反刍动物饲料的安全隐患;三是市场竞争加剧使得饲料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三是从生产的分布上来看,优势畜牧业产区产量大。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生产青贮饲料九千多万吨,氨化秸秆四千多万吨,都分别占到了总产量的70%左右。黑龙江、吉林、北京、内蒙古、江苏、云南、甘肃、陕西、新疆、四川、河北、山西、宁夏等13个省(区、市)生产了我国90%以上的工业反刍动物饲料。其中黑龙江、吉林、北京、内蒙古四省区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三)我国反刍动物料市场发展的前景
从我国目前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饲料工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上看,展望未来,我国反刍动物饲料将会有以下发展趋势:
1.我国反刍动物饲料将在长期内持续快速发展。

        反刍动物的生产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差距是发展的空间,需求是发展的动力。根据《饲料工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化》,2015年,我国牛羊产量要达到1352万吨,饲料产量要达到811万吨。奶类产量要达到3322万吨,饲料产量要达到398万吨。而2005年我国反刍动物饲料总产量387万吨。据此估算,2006-2015年,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生产将会以年均增幅约14%的速度增长,这将大大高于2000-2005年我国饲料总产量7%的年均增幅。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奶类,牛羊肉的产量已经超过了《饲料工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中对我国当前反刍动物产品量的估算。所以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的年增长率也很有可能超过14%。
另一方面,近年来,饲料市场上,猪禽饲料相对饱和,利润率不断下滑。而反刍动物饲料以其较高的利润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饲料企业所关注,许多饲料企业纷纷调整产品结构,把反刍动物饲料作为企业新的重要增长点。这也将极大的促成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的快速发展。
2.奶牛饲料仍将是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主力军

        在各种反刍动物产品中,我国牛奶的人均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最大,仅为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1/5,发展的空间非常的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奶业市场需求大幅提升,推动了我国奶业生产的大前进,1998年我国奶类产量才745.4万吨,2005年就达到了2845万吨,加上奶业有伊利、光明、蒙牛、三元等大企业强力推动,从需求看生产,奶牛饲料大发展已成必然。随着中国奶制品进口关税降低,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节本增效是未来5年内中国奶牛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饲料占奶牛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强化牛饲料内抗生素与激素监测技术和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已投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快奶牛饲料配套技术研究,力争突破技术难点。从科研看生产奶牛饲料大发展也已成必然。
3.精料补充料将成为发展的亮点。

        目前我国精料补充料的发展已经起步。2001年,全国生产精料补充料(反刍动物用浓饲料)38.7万吨、占浓缩料总量的3% 。其中黑龙江发展最快,产量达到20万吨,占全国的53这几年我国精料补充料的年均增长率均远高于反刍动物配合饲料的增长率,显示出强劲的展势头。2004年,全国生产精料补充料121万吨,是2001年产量的3.1倍,同比增长了5.35%精料补充料在我国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预计将会成为我国反刍动物饲料新的发展亮点。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相符的。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与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锐,大力展以牛羊为主的节粮型反刍动物生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但与猪禽生产相比,国牛羊生产水平较低, 而工业化的饲料产品是现代营养科技和工艺技术的载体,对畜牧增长贡献率最大。发展精产补充料,对于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水平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是提高我国牛羊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又是饲料工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国新型反刍动物添加剂的研发和牛羊生产的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精料补充料的发展。
(四)我国反刍动物料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的发展相对而言毕竟比较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仍需引起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反刍动物饲料的技术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及饲料的研究与开发进步很快,但还不能满足反刍物饲料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使用的反刍动物饲养标准不全,仍然使用传统的可消化蛋白体系,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面,尚未涉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关键指标。刍动物饲料的标准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很不完善。产品标准只有奶牛精料补充料,原料标也仅有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标准是生产的依据,其体系的不完善会响饲料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反刍动物饲料原料资源利用不合理

        我国对反刍动物的饲料原料资源利用不合理,秸秆的青贮、氨化等加工调制技术储备不足。同时以苜蓿为代表的优质牧草种植推广力度不够,这些都限制了反刍动物饲料生产的发展。
3. 我国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水平低

        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反刍动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部分农区养殖户仍然是低水平粗放饲养,生产水平低。迄今对阶段饲养、高产饲养、饲养机械、计算机管理技术等尚未进行配套研究。反刍动物生产集约化水平低的现状,限制了反刍动物饲料的生产。
4.反刍动物饲料企业缺乏领军企业或集团
我国反刍动物饲料生产现阶段的快速增长建立在需求迅速扩容基础之上,没有经过充分市场竞争。目前反刍动物饲料企业中缺乏领头羊,也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群体。反刍动物饲料生产企业的这种弱质现状,将会给产业的发展步伐带来影响。
(五)我国反刍动物料市场的发展建议

        结合我国反刍动物饲料发展的现状,为了使之持续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应该首先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严格动物源性饲料企业市场准入,加强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禁止反刍动物食用同源动物性饲料,杜绝和防范疯牛病。
2)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鼓励和引导反刍饲料生产企业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小型饲料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形成规模优势。继续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饲料企业的发展。鼓励外商和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投资反刍饲料的生产。
3)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反刍饲料市场竞争环境饲料粮、饲料添加剂流通是关系饲料加工生产的重要环节。结合国家的粮改政策,研究制定完善饲料粮流通的方案和措施。采取多种形式, 培育和发展不同类型的饲料市场,制定市场规则, 规范市场行为, 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配套规章,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饲料市场,维护反刍饲料市场秩序,促进反刍动物饲料生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