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危机”调查:保护价难改农民卖豆难

        大豆作物市场价几乎与农民的种植成本持平;国储收购保护价农民受益仅占小头,政策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完全发挥
  编者按:
  作为中国最大的一块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地处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产区自去年以来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国际大豆价格的巨幅波动中,无论是豆农还是大豆加工企业,用“生死存亡”来形容其现实处境亦不为过。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历时一个月,对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商品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黑龙江大豆种植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其结论令人担忧:一方面,虽然国家为保护豆农利益制定了大豆收购保护价,但豆农并未能从中完全受益,卖豆难题仍然存在,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一保护价,令大批大豆加工企业陷入严重亏损境地,企业大面积停产。此外,中国的大豆进口现状,正遭遇和铁矿石一样的价格难题,甚至其问题比铁矿石还要严重。自今日起中国经济时报将分别对此进行报道,供关心中国大豆问题的相关人士参考,以期社会各界全面关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民族产业出谋划策。
   “要是去年,怎么说(大豆)也得卖到每斤3元左右呢。”哈尔滨城郊的农民张为良遗憾地说。5月,他以1.65元/斤的价格卖出了自己积压已久的5吨大豆。
  虽然国家于去年10月20日启动大豆国储计划,以1.85元/斤的价格挂牌收购大豆——按照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的说法,这项政策是国家为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实际情况是,自去年10月以来,种植户绝大多数无法按照这个价格卖出自己手上的大豆。
  和张为良一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黑龙江的大豆种植户并未在国家保护价收购政策中完全受益,要么低价卖出,要么积压在自家手里,卖豆难题仍然未能有效解决。
  大豆滞销造成今年种植减少
  2008年春季,在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大涨的刺激下,农民种豆积极性高涨,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高。以黑龙江为例,据该省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黑龙江大豆产量达到700万吨(民间机构估算为900万吨),但因为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7月—10月,黑龙江省内大豆价格从3.05元/斤直线下跌至1.50元/斤跌幅超过50%。
  巨幅下跌使农户大豆严重滞销。黑龙江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秘书长吴立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调研发现,截至5月初,黑龙江黑河、伊春、佳木斯等大豆产区,起码还有1/4的大豆没有售出,预计全省农户手中还积压有185万吨大豆。”
  在今年的春耕中,黑龙江的农民们正在艰难地决定如何处理堆积在家中的大豆。对他们来说,大豆卖不掉,下一年的生产和生活会愈发艰难。
  而大豆积压的直接后果,是今年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据黑龙江省农委预估,2009年黑龙江省农民种植大豆面积至少会下降20%。4月28日,来自黑龙江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意向表现为“一降五升”。其中,部分大豆种植户今年改种其他作物。
 国储收购豆农获益仅占小头
  为保护豆农利益,去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在东北地区,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
  但记者了解到,由于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巨大,使得国储计划一再追加,从去年10月截止到今年6月,先后下达了四批大豆国储计划,分别为100万吨、103万吨、250万吨、125万吨。而按该省的大豆总产量900万吨(民间机构统计)计算,仍有一部分大豆无法卖到1.85元/斤的价格。
  即便如此,在国储收购这部分,大豆种植农户直接卖出的也并不多,大部分来自中间商。
  其原因在于,国储收购数量少、网点有限、质量要求高(水分要求达到13%),这使得豆农手中的多数大豆无法以保护价卖出。
  “运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农民把大豆运到收储点,算上成本,和卖给粮贩差不多。”尚志县粮食局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仓储能力和产能不匹配,所以这个保护价在执行过程中很难完全发挥作用。”
  对于卖豆难,许多反映情况的农民抱怨颇多。富锦市二龙山镇农民田亭国介绍说,由于当地无人收购,黑河地区农户卖粮需要在粮库排队超过两天一夜。
  佳木斯市桦南县村民冯学军说:“由于卖不到国储去,他们只能按当地小贩报价1.68元/斤的价格卖掉大豆。”
  吴立强表示,由于省内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停收,中储粮成为唯一收购主体,因此豆农即使通宵达旦来排队,手中多数大豆也往往因为达不到质量要求而无法卖出去。
  而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农民对一些“有关系”的粮贩子从他们手中低价收购大豆,再倒卖给国储感到愤愤不平。
  为种豆成本算笔账
  “种一亩大豆能打300多斤,好一点能挣300来块钱。”尚志县元宝镇农民黄希和说。黄希和一家4口人种了34亩地,其中大豆有20多亩,虽然地不少,但收入并不算好。
  一些豆农向记者表示,由于近两年生产资料和土地承包费增加,豆农生产成本提高,加上流通成本和烘干成本,即使1.85元/斤的国储收购价也只是微利,更何况他们在现有市场上大都只能卖1.65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省内大豆价格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哈尔滨大豆收购价格可以达到1.70元/斤以上,黑河、佳木斯大豆收购价格为1.55元/斤,部分村屯大豆收购商更是开出1.45元/斤的最低价。黑龙江豆农2008年的大豆种植成本在1.40元/斤以上,加上后期仓储和脱粒成本,已基本与大豆收购价格持平。
  吴立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急剧下滑,使得大豆等作物的市场价已低于农民的种粮成本价。”
  尚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为记者算了一笔大豆种植账。以2008年为例,一亩大豆的种植成本为:种子26.6元、农药11.3元、化肥68.9元、播种13.3元、整地20元、施肥用工4.5元、打药用工5.5元、二铲33元、二趟16.7元、收割23元、打场13.3元、拉地10元、其他20元,总计266.1元。按亩产300斤、每斤1.85元计算,每亩纯收入不足300元。
  事实上,这还是以科学种地、科学施肥来进行测算的。“实际上我们种大豆的成本要超过这个数。”黄希和说。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