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养型罗非鱼也易患“绝症”

        粗养型罗非鱼也易患“绝症”

        死鱼可明显看出眼睛凸出等症状。远处塘基上的猪舍养猪,粪便直接排入池塘,专家认为,这是造成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8月4日一早,李汉民从鱼塘里捞起两筐死鱼,扔在塘边,已经懒得理会。对于近20天来每天起床后必做的事情,使他变得麻木。
  李汉民是肇庆高要莲塘镇波西村罗非鱼养殖户。20天前,他养的27亩罗非鱼开始出现死鱼现象,“每天死两三百斤”,经过多次治疗后,未见效果。
  “技术人员判断是链球菌病。”这令李汉民感到迷惑:自己养了十多年罗非鱼,之前对此病闻所未闻,一向粗生粗养的罗非鱼,怎么会有这“医不好的绝症”?
  每天死鱼两三百斤
  往年养奥尼罗非鱼的李汉民,听别的养殖户说吉富罗非鱼生长迅速,效益更好,于年初转养吉富鱼。
  “生长速度确实快。”李介绍说,从今年3月底下苗,到现在每条鱼已经达到7-8两规格,大的超过一斤,而往年养奥尼鱼最多只有4-5两重。眼看着付出快有回报,但从上月中旬开始,不断出现的死鱼,令回报成为一种奢望。
  刚开始时一天死几条鱼,这没有引起李的重视。几天后,鱼的死亡量越来越多,“每天早上都要捞两三百斤死鱼”。这令他慌了神,找来技术人员诊治鱼病,用消毒、换水和充氧的办法,希望能减少死亡。
  然而经过反复的治疗,李发现,鱼病并没有得到根治,只是在天气稍微凉爽的时候,死鱼相对少些,但气温一升高,死鱼又会增多。
  据李汉民介绍,他的养殖方式像往年一样,在鱼塘边上养猪、鹅,粪便直接排入鱼塘。塘内除主养品种罗非鱼外,还混养少量大头、草鱼、叉尾鮰等,27亩鱼塘中,共放罗非鱼苗3万尾。“除罗非鱼出现死亡外,混养的其他鱼类并未发病。”
  “附近一个养殖户的鱼也出现类似情况,他已经干塘了。”20天来死鱼已经几千斤,李汉民对治好鱼病的信心基本丧失,准备这几天干塘卖鱼,希望多少能收回些成本。
  初步诊断为链球菌病
  李汉民的罗非鱼到底得的什么病?为什么治不好?到过现场的执业渔医容志朝向记者表示,初步判断,罗非鱼患的是链球菌病。理由是,从症状看,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眼球凸出白浊,有的眼眶充血、鳃盖出血,有的腹内有腹水等,这些症状都符合链球菌病的特征;另外,混养的其他鱼类没发病,说明该病并不感染别的淡水鱼,基本可以排除淡水鱼常见的其他细菌病,如烂鳃病等。容强调,这只是凭经验判断,要确诊则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细菌鉴定才行。
  容志朝还介绍,近两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已经越来越多,其中以吉富鱼为主,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特别是中大规格的鱼,虽然尝试过多种办法,但都很难完全治好。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安兴教授在7月19日本报主办的“罗非鱼危机与产业整合研讨会”上,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有过一番阐释。除上述外表可以看出的症状外,李教授还认为,病鱼的内脏会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在严重感染时,病鱼表现严重的腹膜炎症状,所有内脏器官与周围体壁粘连,腹腔中有大量纤维性渗出。
  对于鱼病的流行规律,李教授认为有以下几点:鱼体因应激而暴发疾病,应激因素有水温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条重大于100克的鱼更容易发病;高水温季节呈急性型经过,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低水温季节呈慢性经过,死亡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发病时间通常集中在7-9月。
  禽畜粪便是诱因之一
  罗非鱼链球菌病该如何治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杨弘研究员认为,该病只能注意早期预防,或在发病初期,采取及时调节水质等措施或可减轻病状,一旦大量发病后,基本没有挽救的特效药。
  珠江水产研究所卢迈新研究员向记者介绍,禽畜粪便是引发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原因之一。对于治疗,他同样认为只能注意早期预防,“珠江所在争取做疫苗,希望从疫苗的预防角度着手,解决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问题,但效果还很难说。”
  李安兴教授对此病的防治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他表示,一旦鱼发病后,就应该减少投饵量,降低养殖密度,增加溶氧,这些都可以降低鱼的死亡率;另外,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水温有助于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小的鱼塘可以在上面建遮阳棚,或者在夜间开足增氧机。
  药物治疗方面,李教授说,抗生素对此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只是在疾病暴发的早期。在投喂抗生素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病鱼的死亡率,但一旦停喂抗生素,死亡率就会再次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常常延长喂药时间或者增加用药量。他提醒养殖户,这样做不仅很容易诱导产生抗药性菌株,还可造成鱼肉中的药物残留。
  药物治疗不会是解决鱼病的方向,李教授认为,“不久的将来,疫苗防治将成为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手段。”
附: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产生与防治技术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兴起了养殖罗非鱼的热潮,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养殖的模式不断扩大。但是,很多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鱼苗密度的投放,水质管理或养殖模式不合理(如:珠三角地区很多地方的养殖模式不合理,通常是罗非鱼-猪混养,罗非鱼-鸡、鸭混养)等因素,导致很大面积的罗非鱼有链球菌病菌的感染,如不及时治疗,5天后将引起罗非鱼大批量死亡事故出现,给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预防链球菌病的防治是很必要的。
  一、链球菌病的产生和主要病状
  链球菌病主要由链球菌引起的,病鱼主要体现在:(1)鱼体色发黑。游动比较缓慢、离群。(2)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3)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4)解剖病鱼时,腹内有腹水,肛门周围发红等,严重则造成病鱼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出现。(病状见图片)。
  二、鱼病暴发的流行情况
  此症状主要流行时间为7月-10月初为高峰期,(罗非鱼在中期-后期,主要在350克-800克之间为高峰期)。发病的地点:主要是养殖模式不合理地区(如:珠三角地区很多地方通常是罗非鱼-猪混养,罗非鱼-鸡、鸭混养)和高密度养殖区的鱼塘。有此病的鱼塘,如不及时预防,3-5天后可以造成出现鱼批量性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
  三、防治方式
  (1)大力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方向发展。要改变以前传统的养殖模式,不能发展传统性的养殖(如珠三角地区很多地方通常是罗非鱼-猪混养,罗非鱼-鸡、鸭混养)。因为很多病菌包括链球菌是通过鸡、鸭、猪的排泄物感染到罗非鱼体。
  (2)清塘要彻底,清塘后,要曝晒池塘至龟裂,用生石灰75-100千克/亩全池消毒。使用多年的池塘必须要翻推塘底,使有害物质得到氧化。
  (3)投放鱼苗时,投放的密度要合理,不要过密。通常以罗非鱼养殖为模式,每亩投放1200尾-1500尾,并配养少量的其它鱼类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
  (4)加强日常监控,定时检查鱼的活动、投食等部状况,发现患有链球菌病鱼时要及时防治。水质要保持良好,经常换水,定期消毒。
  (5)防治方法:
  1、用1ppm漂白粉(有效氯30%)或二氧化氧,水体消毒,隔天一次连续2次。
  2、内服:维生素C:3克-5克/公斤饲料,低聚糠:3克/公斤饲料,复合维生素B:5克/公斤饲料,氟哌酸:1克-2克/公斤饲料,连续服用5-7天,效果更佳。
  3、水质较差时,可多开设增氧机或用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良好。
《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