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渔药产业

        国内外渔药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
  国外渔药行业已经迈入成熟期,中国渔药目前仍然处在成长期。渔药行业的需求受到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小于普通化工产品,日趋成熟的水产养殖业对于渔药的需求主要与气候影响下的病虫害发生直接相关。
  四大因素共同决定国内渔药需求:水产养殖效益、养殖品种和方式、气候影响下发生的病虫害、环保。人均GDP增长引起的环保等一系列要求驱动渔药行业中短期内向环保类型转变、长期内向生物技术、水质改良转变;水产养殖业效益的提高成为渔药需求上升的内在动力;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渔药需求的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产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在波动中缓慢上升,直接提升了对于渔药的需求。
  养殖效益是影响渔药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弹性分析表明:集约化程度(养殖方式)、病虫害发生面积对于渔药需求影响较大,而人均GDP对于渔药需求的影响已经趋于减弱。未来,中国水产品价格上涨将会加速渔药需求增长。
  新农村改革对于渔药需求的长期利好可以期待
  长期来看,支农行业整体将受益于新农村改革后所带来的稳定而有效率的土地制度:一方面,从制度入手保障了现有耕地规模;另一方面,有了长久不变的耕地承包权,农民有更大的积极性保护稀缺的耕地资源,可以从长远角度增加投入。土地流转政策将带来养殖规模的扩大,提高集约化程度,扩大渔药的需求。这种利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可以期待。
  全球经济放缓下渔药行业防御性特征凸显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渔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小于普通化工产品,预计2009年渔药消费量将增长5%~10%。未来3年~5年的范围内,中国渔药行业的需求底线基本可以预期,是周期性的化工大行业、水质改良、微生态制剂行业值得关注的发展利益点。
  渔药行业不可能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新一轮渔药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来临。尽管环境极其恶劣,拥有规模、品牌、技术、销售网络、产品具有差异化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能够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生存是硬道理,胜者为王。
  渔药行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进入周期性调整,产品品种结构、企业信心不足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08年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原材料为高价库存,快速降价使一些企业难以开工生产。在关键时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必须高度警惕资金的流向、流量和周转率,避免资金断链。企业要利用这个时间休养生息,进行资源整合,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从某种角度看,我们面临的危机并不全是金融危机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增长方式转变不到位而引发的。
  对未来3年~5年渔药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估计是:尽管全球经济萎缩,但农业(水产养殖业)仍是各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人口增长、消费升级以及生物替代能源三者合力使大宗农产品仍处于牛市。水产品的走强,使全球水产养殖积极性显著提高,渔药需求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渔药产业依然很“朝阳”。但是,机会主义者不再有机会,正常速度行走者也一定会掉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环保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渔药新政的全面实施将加速国内渔药行业的重新洗牌。明后两年将主要依靠市场和政策整合,2011年开始,资本、技术、新产品开发会成为渔药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
《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