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海水养鱼虾年收入高者超30万

        “现在鱼虾越来越少,跟以前比差多了。”采访中,渔民们普遍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将来的日子怎么办?为此,相关部门和渔民自身都在做一些尝试。近日,记者走访了惠东县、大亚湾区一些渔村时,滨海旅游、海产养殖、开店办厂等成为渔民描绘未来生活的新图景。
  出路1

        计划铺设环岛公路,开发海岛休闲度假项目
“东升村是一个天然的海岛,我想将来发展经济最大的希望还是要依靠旅游。”近日,大亚湾区澳头办事处东升村村委会一位村干部这样描绘村子未来的图景。他拿出了厚厚的一本关于大亚湾区的发展规划,这里边,东升村被定位为未来的滨海旅游区,旅游已经被正式确定为村子下一步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是经过专家论证的,方向肯定不会错。这两年来岛上玩的游客确实也是越来越多了,但关键是现在村子还缺少一些具体的项目。”

        据了解,目前游客到东升村,可以看看这里的海湾,出海体验渔民的捕鱼生活,在岛上可以吃到最新鲜的海味。但同时,很多游客都期望有更多的游玩项目。这位村干部透露,村里计划在明年铺好一条环岛公路,然后要引进资金,在岛上开发一个大型的海岛休闲度假项目。“已经有一些旅游开发公司上门考察过了,对岛上的环境很满意。”

        对于村里发展旅游的设想,村民们普遍表示赞同。“搞旅游没有污染,不会破坏这里美丽的山水,还能增加收入,当然是最好了。”东升村村民老徐说,他现在开了一家小百货店,除了供应村民的日常需要外,也卖给外来游客一些海产品。在他的心里,旅游搞起来后,游客多了,生意自然能更好。

        惠东县巽寮湾的滨海旅游则先行一步,已经打响了名气。如今,这里设立了旅游区管委会,并且已经有众多有实力的公司在这里落户搞开发。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渔业村的村民们如今也已经不再打鱼,他们都改行当起了“导游”。有城里游客来到,想出海体验捕鱼生活的,他们就会划起自家的渔船,带游客出海。但有关部门提醒一定要经过培训领取合格证件才能经营出海导游业务。
  出路2

        资金补助技术扶持,扩大渔村海产养殖规模

        能捕到的鱼虾少了,市场需求却还在继续扩大。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缓解这对矛盾?我市海洋渔业部门提出要依靠大力发展海产养殖。

        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近几年来海洋渔业部门一直大力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搞养殖是一条主要的途径。为此,他们一方面积极促进渔民缩减捕捞船,对于不再从事捕捞的渔民,按照船只马力大小和数量多少给予资金补偿。同时,向渔民开办各种免费的技能培训班,大力推广海水养殖技术。此外还利用转产转业资金扶持建设了一批海产养殖基地。

        在一系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近几年来我市海洋渔业生产中,海产养殖迅速增长。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当前全市海产养殖产值所占海洋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成。而部分早期开始就弃捕改养、搞起海产养殖的渔民,如今都已经发家致富,成为渔村先富起来的群体。
“海产养殖市场需求一直很旺盛,只要生产出来了,根本不用愁卖。所以,只要能防止病害和其他风险,效益就很可观。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搞养殖了,有养虾的,有养鱼的……一般几亩水面,多的有上10亩,年收入好的可以达到30多万元。”大亚湾区霞涌办事处霞新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说。

        不过,也有的渔民反映,海产养殖虽然市场好,效益不错,但要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目前也还存在两个大难题:一是前期投入比较大,小规模的也要10万元以上,很多人想搞养殖拿不出这笔钱。另一个就是基础条件还不行,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同时又没有相应的保险可以买。今年年初,我市遭遇罕见的霜冻,后来又台风不断,一些搞养殖的渔民损失惨重。但渔民能获得的救助,只有海洋渔业部门免费提供的一些鱼苗,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让他们的损失得到弥补,也没有资金支助他们重新发展海产养殖事业。不少人就是因为害怕担不起这个风险,或者是被一次台风打得一蹶不振,退出了海产养殖行业。

        对于渔民们担忧的这些问题,我市海洋与渔业部门表示,他们也在想法争取到更多的扶持政策,加强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与外边的相关机构合作,大力推广海产养殖技术,引进优良的养殖品种,以尽量降低渔民从事海产养殖的风险。
  出路3

        渔民开店经商,渔村引进工厂解决就业难题

        一些渔村缺少合适的养殖场所,旅游优势也不突出,渔民转业后怎么生活?

        在渔村走访,记者看到不少的街巷都开了各种小店:理发店、修理店、百货小铺、蔬菜水果小店……一打听,这些小店有不少都是当地渔民开的。大亚湾区澳头办事处前进村的村民老姚早就不打鱼了,他把自家一楼的一个房间改造成门面,开了一家日用百货小店。他说,小生意虽然赚不了很多钱,但还是能凑合着过日子。

        还有些村民则做起了贩鱼生意,负责收购鱼虾,然后转运到市区和其他城市销售。还有的搞海产品加工,新鲜的海产鱼虾很难保存,他们就将其做成鱼干虾干出售,或者加工成其他产品。而那些兴起旅游的渔村,各地游客也给渔民带来了不少赚钱的机会。

        对于渔民生活方式的自发改变,前进村村委会主任陈桂桃说,作为村干部,看到这些现象都感到高兴。她认为,渔民们世代从事打鱼,自给自足,一直以来没有多少经商经验。如今他们能够作这种改变,对渔村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和村委会也纷纷出主意,如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争取一些单位和企业的帮扶;引进和开办一些小型的工厂,解决村民转产转业后的就业难题。在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新村村就从吉隆和黄埠引进了鞋材制品加工厂,给村民提供了50余个工作岗位。海洋渔业部门也通过兴办一些转产转业扶持项目,增加一些就业岗位。现在已经有不少渔民卖掉渔船后,被聘请到一些大型的海产养殖场或者加工厂做工。惠东县巽寮湾的渔家风情美食街,就解决了1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img]/Upload/20081031103833757.jpg[/img]
  记者 罗孝宗 通讯员 陶荣军 吴少波
《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