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灾难来临?

        1998—2002年之间,南美白对虾刚引进中国时很好养,抗病力强(尤其是抗白斑病毒),产量高,虾价高,成本低,出口顺,效益好。除了养殖,做苗种、做虾药、做饲料、做收购流通、做加工出口,也都狠赚了一把,中国对虾产业链迎来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此后,养殖问题不断出现,苗种质量变差,养殖周期长、饵料系数增加、成本增加等,虾变难养了。2004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市场频频向对虾出口国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对虾出口困难,国内虾价大跌,对虾产业经过05、06两年的恢复后出现好转的迹象。但事过不久,在07年,美国再次发难,对中国输美虾产品实施自动扣检禁令,这一年令中国虾农终身难忘:虾价直泄下降,养得越多,赔得越惨!然而,从08年下半年开始,对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价,原因并非是出口形势好转,事实上出口更加糟糕,虾价高企的真正原因是对虾死亡严重,养殖成功率低,产量下降。进入2009年,养殖失利局面进一步恶化,先是年初福建的亲虾育种繁殖期,出现莫名大规模死亡,后到放苗养殖时期,华南地区对虾养殖死亡率普遍达80%以上。业内称罪魁祸首——对虾白斑病毒!

南美白对虾养殖再走斑节对虾老路

        90年代初,我国对虾养殖北方多以中国对虾为主,南方地区多以养殖斑节对虾为主,由于对虾白斑病毒(WSSV)的爆发流行,使中国对虾及斑节对虾大面积死亡,往往一个池塘内的虾可在短时间内全部死光,养殖成功率只在10-20%左右,因此两广及海南养殖户率先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1999-2007年间,白斑病毒对南美白对虾影响甚微,以往最多只有个别“偷死”现象发生,白对虾养殖成功率远远高于中国对虾及斑节对虾,我国水产养殖区也逐渐以南方地区为重心,也因此成为全球白对虾生产最大基地。


        但自去年开春以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地区均出现南美白对虾因白斑病的爆发流行而出现大面积死亡,尽管全国养殖面积逐递增加,但白对虾总产量并无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今年年初至今,两广及海南白斑病毒的爆发流行呈更严重态势,南方地区白对虾死亡率之高令人惊讶,总体养殖成功率不足20%,有业内人士称,今年对虾上市高峰期,华南白对虾可能将稳中走高。


        专家认为,从去年及今年的白斑病大面积流行爆发看来,白斑病毒普遍已存在于南方地区沿海海域,白斑病毒目前已逐渐攻破白对虾的机体免疫系统,使白对虾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南美白对虾白斑病爆发流行;而今年各大公司所产知名品牌虾苗死亡率也未能逃脱被感染的命运,个别知名品牌的虾苗死亡率高达八至九成,白斑病毒开始对白对虾的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害。专家提醒:养殖户应在西南风起、水温稳定在28℃以上时再进行投苗养殖,此时投苗养殖成功率估计比前期为高,若中造虾死亡率偏低,那么可大致确保今年白对虾产量,而今年虾价也将总体保持平稳。同时专家也感觉到:若南美白对虾养殖不能进一步规范,那么白对虾再走斑节对虾老路也将成为现实。


        上面文章于20天前发表在中国水产门户网,然而5月下旬到6月初,华南地区进入夏季汛期,强降雨一轮接着一轮,对虾发病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进一步蔓延及恶化之势。据悉,目前华南大部地区对虾养殖成功率普遍低下,个别地区甚至只有10%。从年初投第一批苗开始,就不断重复放苗——排塘——放苗——排塘的工作,平均每批虾苗投放20-30天即出事,至今投放3-4苗的养殖户比比皆是。经历多次养殖失败,不但手头复产的资金有限,同时养殖信心遭到了极大打击。

追溯斑节对虾养殖业的辉煌与低谷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我国是世界上对虾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曾在1988—1992年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帮助人们获益正是斑节对虾,当时对虾养殖模式由“鱼堰”转变为池塘,在人工配合饲料研发成功,尤其是突破虾苗人工生产技术关之后,斑节对虾养殖迅速我国华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迅速推广养殖,并且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斑节对虾之所以得到养殖户的青睐,是因为它具抗病能力较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体壳较坚实,经得起用手捉拿、离水后干露于空气的耐力很强,可以销售活虾等优点。

        1985年湛江市坡头镇林康文带头的养虾专业户联合体一炮打响,当年改建虾塘132亩,亩产360多斤,联合养虾的农户一年就变成人人称羡的“万元户”,风光无限。

        当时高位池和使用增氧机精养模式的时代远未到来,人们大都选择粗放式的养殖,亩放虾苗数量在1万尾以内,亩产达100-200斤,20头/斤规格的塘头价可卖28-30元/斤,养殖成本约占收益的1/3比例甚至还少,亩利润可高达3000-4000元。加上当时海捕资源受破坏的程度日益突现,中央对养虾业明确提出“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方针,加大了对虾养殖的支持力度,全国人民养虾呼声越来越高,在全国上、下合力推动下,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斑节对虾为我国创造了1988-1992对虾产量世界第一“五连冠”的神话。

        然而好景不长,90年代对虾白斑病毒大流行蔓延到亚洲主要养虾国家以及南美洲对虾养殖区,给对虾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中国未能幸免于难,在1993-1996年虾病在中国大陆也出现了大暴发,人们几乎“谈斑色变”,对虾白斑病毒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毒力极强病毒,感染宿主后致死率高达90-100%。对虾一般感染后48小时出现白斑,4天内死亡率达100%。

        因此,当暴发性流行病毒从北到南袭击整个养虾业,我国对虾最低产量仅为鼎盛时期的1/4。对虾养殖由高峰掉入了低谷,整个行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业内分析问题早在1992年已经显现: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许多地方对临近海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已经达到了极限,自然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对虾病害。由于暴发严重的病害,中国对虾的优势地位受到影响,出口深受打击,1994年出口量降至6.8万吨,金额3.8亿美元,此后几年的时间内对虾产量一直在低谷徘徊。(部分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