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税+下跌:双重利好下国内油价何时降?
近期油市风云突变,先是下月起成品油进口零关税;再是近期国际油价大跌;双重利好下国内油价何时降?目前京城成品油价已经开始出现降幅加大对情况,成品油指导价何时下调?
在迎峰度夏,国内电力、成品油等能源需求高企的关键时刻,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我国从2011年7月1日起,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4780,6.00,0.13%)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更将以零关税进口。国内专家称,从油品进口关税的下调,直接降低了油价的成本,对未来成品油价格的松动有好处。此外,从上次国内上调油价的4月7日至今,国际油价已暴跌约20美元。然而,双重利好之下,令人狐疑不解的是,目前国内油价调整所参照的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却只有约0.13%,离调价条件相去甚远。为何实际要求与调价公式会出现如此大的背离?国内油价到底何时下调?
○分析降税力度“令人意外”主因或为防“油荒”
据了解,这次降税共涉及33个税目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其中税率调整涉及的成品油主要有4样:车用汽油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轻柴油和5号—7号燃料油。这4种成品油的税率分别从原先的5%、9%、6%和6%,降为1%、0、0和1%。这是在今年初已对60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关税基础上的又一次力度较大的降税措施。
对于这次柴油和航空煤油下调为零进口关税,国内成品油分析师纷纷称力度大,“有点令人意外”。未下调前航空煤油关税为9%,从这一降幅看,关税下调的目的很明显,是希望国内多进口柴油和航空煤油,满足国内需求,并希望炼油企业在产品结构中多生产汽柴油,尤其是柴油。
“7、8月份是盛夏季节,也是国内电力、成品油使用的高峰,国内不少城市的用电消费已频频创新高,随着电力的紧张,不少企业将用柴油来发电,此外,7月份也是国内炼油厂传统的检修高峰,成品油尤其是柴油供应将趋于紧张。”广东一位专家解释,这次降税就是鼓励进口,是对国内未来可能出现的“油荒”作出的一次提前预警,最终目的是保障成品油供应。
○疑问降税+国际油价下调未起作用国内油价未有下调迹象
进口税率降了,国际油价跌了,消费者是否能从中享受到此间的实惠———降油价?从目前国内油价调整所参照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来看,消费者们恐怕要失望了。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攻城略地,到了5月前后便开始一出大幅震荡继而回调。关心油价走势的人们记住了几个关键的节点:5月4日,美国原油大跌4%,创今年2月4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5月11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再度暴跌,跌幅约5.5%,下破每桶100美元,汽油期货价格也大幅下跌近8%。6月23日,国际能源署与欧佩克斗法,宣布一个月内将释放6000万桶原油应急储备以抑制油价,当天伦敦市场8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断崖式暴跌逾6%。
我国上次调整成品油价格的4月7日至今,纽约油价已从当时的每桶110.3美元跌至目前的91美元左右;而伦敦原油期货也从当时的每桶122.7美元跌至眼前的105美元左右。国际油价目前已暴跌近20美元/桶,跌幅超过15%。
“这次降税,相当于直接降低了成品油的成本,也为国内成品油降价腾出了空间,国内油价将逐渐松动。”一位专家表示。
从市场看,国家油价的连跌显然降低了市场资源的紧张,目前包括京城在内的各地不少外资和民营加油站正加入促销行列。
令人疑惑的是,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调加上进口关税大幅调低,国内油价并未现下调迹象。根据易贸资讯统计,截至24日,国内油价调整所参照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却只有约0.13%,离4%的“红线”还有很大距离,这意味着近期国内油价不可能调整。
针对国内民众“为何纽约伦敦油价大跌,国内油价却无法跟上国际步伐”的疑问,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国油价调整参考的是布伦特等地的价格,而不是直接参考纽交所的纽约、伦敦期油价格,近期,布伦特等地油价依然维持较高态势,因此国内油价调整的指标近期仅在正负增长之间震荡。
“从市场对下调油价的呼声和国内油价调整的现实看,国内油价调整与国际油价走势的确有很大距离,尤其是近期,背离现象相当明显。”一位广东业内专家表示,“纽交所的纽约和伦敦油价品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油价,是所有原油品种的标杆,在接下来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国内油价调整是否也应将它们纳入考虑的指标范围,使国内油价调整更趋科学,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中国经济网》
柴油关税降至零 国内油价最快8月份下调
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柴油进口关税。其中,汽油、燃料油关税由3%下调至1%。国务院此举意在,面对即将到来用油高峰,通过税收杠杆确保成品油供应。
国家财政部欲大幅下调汽柴油进口关税,国际油价在国际能源署投放应急储备背景下,5个月来首度跌破90美元,在国内外双重“利空”的打击下,油价短期内已不可能上涨,而即将到来的用油高峰期,也有望用油无忧,而众多有车一族们翘盼的成品油价下调,或许得等到8月份。
6月24日,国家财政部宣布,自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柴油进口关税。其中,汽油、燃料油关税由3%下调至1%,而去年引发油荒的柴油以及增长迅猛的航空煤油,更是零关税进口。
“国务院此举意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用油高峰,通过税收杠杆确保成品油供应。”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相比原油近50%的进口依赖度,我国的成品油进口仅占总供应的15%左右。以2010年为例,我国成品油一共进口了3688万吨,而同期国内成品油的产量大约是2.52亿吨,这个比重并不算太大。
“虽然今年以来,成品油进口有所增长,但下一阶段进口的汽柴油最好能更多一些。”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研究员刘波认为,国家下调关税,很可能就是为了促使企业加大成品油的进口力度,从而确保国内外的资源,共同保障成品油的供应。
“6月到9月是汽柴油等产品的需求高峰,国家需要防止"油荒"的大面积出现,从而使得国内整体成品油供应得到保障。”中宇资讯齐绪名认为。
国内炼油企业的观望
“国家相关部门这个时候的调整,也是为了供应不足的问题出现。”李斌认为,此次关税调整,降低了国内炼厂生产积极性不高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市场供应不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近两月来,国际油价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已经从最高近120美元每桶,跌到近期90美元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国有石化炼厂生产汽柴油的积极性将不高。
首先,国内炼厂加工的汽柴油,都是在4月底所采购的原油,当时价格都在100美元上方,但政府现在又不会对汽柴油提价,所以炼厂为了防止自己亏损,其汽柴油产出率有可能会减少。
其次,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国家近期叫停了成品油出口且一些炼厂的检修季也到来了,部分公司会被动减少产量。那么,增加汽柴油产品的进口量,也是政府在短期内补充产品的一种手段。
油价下调至少到8月
就在国内宣布降税的同时,国际油品市场也出现了另一颗“利空”炸弹。旨在缓解因利比亚局势导致的石油供应紧张局势,国际能源署投放应急储备6000万桶,受此影响,纽约和伦敦两地原油期货价格应声重挫。
国际油价在上周盘中一度跌破90美元每桶,创下了4个月的新低。
同时,国内也传出多个城市的成品油批发价大幅下挫的消息,而包括重庆在内的多个城市,部分偏远的中小民营加油站,也开始出现了降价促销。然而在专家看来,在国际、国内“双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成品油价格近期尽管有了下行的可能,但是正式调价,至少要到8月份以后。
来自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布伦特原油、纽约轻质原油等价格分别为108.5美元/桶、91美元/桶,相比前一天下滑了5.6%和4.6%。
“尽管如此,根据现在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达到调价的标准,尚有很大距离。”李斌向记者表示,6月23日时我国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只有0.35%,距离4%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月内,国家都不会下调汽柴油价。《重庆时报》
京城油站降价幅度加大
尽管国际油价暴跌,但国内成品油调价红线短期内难触及。昨天,记者多方采访发现,油价链条最末端的加油站已率先行动,其中,北京壳牌加油站将5个主城区站点93号汽油降价幅度从之前的0.1元/升,增加到0.2元/升。
记者了解到,壳牌对主城区农大、大郊亭、圆明园等5个站点的93号汽油降价幅度做了上述调整,同时,5个郊区站的柴油也开始优惠,降价幅度0.2元/升。除此之外,其他站点的优惠保持原先的不变。
壳牌北京相关负责人称,国际油价下跌后,壳牌批发来的油价有所下降。
壳牌是在京规模较大的外资加油站体系之一。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占据主导位置的中石化体系加油站目前尚无降价活动,不过中石油部分加盟站点早已开始降价促销(本报之前曾有报道)。
而民营加油站的促销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长陵营加油站93号汽油,降价0.5元/升。而且,促销的加油站地点从郊区逐渐向城区蔓延。
中国加油站网主编黄顺敬分析,加油站降价增加的原因是加油站有了降价的操作空间,该人士介绍,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后,国内成品油批发价陆续下滑,尤其汽油批发价与最高零售价之间有了300元/吨以上的价格空间。《京华时报》
国内成品油降价希望不大
上周,美国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已经在91美元/桶附近。这一价格,距离发改委最近一次上调国内油价时的纽交所原油价格跌幅高达17%左右。然而,面对国际油价如此大的跌幅,国内油价的下调预期却基本落空。
为何下调预期落空?
发改委最近一次上调油价是在今年的4月7日,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记者查询了国际油价发现,4月7日当天,纽约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价格为110.3美元/桶;而本周一纽约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价格已经跌至91.02美元/桶,跌幅高达17.49%。
尽管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上述跌幅,不过由于纽交所并不在国家发改委所划定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参考范围之内,而被参考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的原油价格依旧维持较高态势,国内成品油调价指标之一的变化率在此前进入负增长之后,上周又转为正增长。
息旺能源监测显示,截至23日,国际油价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均价变化率只有0.35%。因此,车主们眼巴巴地盼望着的油价下调基本成了“一场空”。
国内油价“快涨慢跌”?
下调预期的落空,让消费者不由得发出疑问“作为重要风向标的纽交所油价,为什么没被纳入参考范围?”“为什么中国的油价‘涨多跌少’?”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国内油价“易涨难跌”是因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存在问题。例如当国际油价从每桶80美元涨到100美元的时候,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到了4%,但当国际油价再从100美元的高位下跌后,需要下跌得更多才能达到-4%的标准,客观上导致国内油价下调“涨快跌慢”。
此前,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也曾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涨落与国际油价接轨是个趋势,但为防止石油投机和囤积行为,国内成品油定价公式不能完全透明。
《扬州晚报(扬州)》
在迎峰度夏,国内电力、成品油等能源需求高企的关键时刻,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我国从2011年7月1日起,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4780,6.00,0.13%)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更将以零关税进口。国内专家称,从油品进口关税的下调,直接降低了油价的成本,对未来成品油价格的松动有好处。此外,从上次国内上调油价的4月7日至今,国际油价已暴跌约20美元。然而,双重利好之下,令人狐疑不解的是,目前国内油价调整所参照的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却只有约0.13%,离调价条件相去甚远。为何实际要求与调价公式会出现如此大的背离?国内油价到底何时下调?
○分析降税力度“令人意外”主因或为防“油荒”
据了解,这次降税共涉及33个税目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其中税率调整涉及的成品油主要有4样:车用汽油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轻柴油和5号—7号燃料油。这4种成品油的税率分别从原先的5%、9%、6%和6%,降为1%、0、0和1%。这是在今年初已对60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暂定关税基础上的又一次力度较大的降税措施。
对于这次柴油和航空煤油下调为零进口关税,国内成品油分析师纷纷称力度大,“有点令人意外”。未下调前航空煤油关税为9%,从这一降幅看,关税下调的目的很明显,是希望国内多进口柴油和航空煤油,满足国内需求,并希望炼油企业在产品结构中多生产汽柴油,尤其是柴油。
“7、8月份是盛夏季节,也是国内电力、成品油使用的高峰,国内不少城市的用电消费已频频创新高,随着电力的紧张,不少企业将用柴油来发电,此外,7月份也是国内炼油厂传统的检修高峰,成品油尤其是柴油供应将趋于紧张。”广东一位专家解释,这次降税就是鼓励进口,是对国内未来可能出现的“油荒”作出的一次提前预警,最终目的是保障成品油供应。
○疑问降税+国际油价下调未起作用国内油价未有下调迹象
进口税率降了,国际油价跌了,消费者是否能从中享受到此间的实惠———降油价?从目前国内油价调整所参照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来看,消费者们恐怕要失望了。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攻城略地,到了5月前后便开始一出大幅震荡继而回调。关心油价走势的人们记住了几个关键的节点:5月4日,美国原油大跌4%,创今年2月4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5月11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再度暴跌,跌幅约5.5%,下破每桶100美元,汽油期货价格也大幅下跌近8%。6月23日,国际能源署与欧佩克斗法,宣布一个月内将释放6000万桶原油应急储备以抑制油价,当天伦敦市场8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断崖式暴跌逾6%。
我国上次调整成品油价格的4月7日至今,纽约油价已从当时的每桶110.3美元跌至目前的91美元左右;而伦敦原油期货也从当时的每桶122.7美元跌至眼前的105美元左右。国际油价目前已暴跌近20美元/桶,跌幅超过15%。
“这次降税,相当于直接降低了成品油的成本,也为国内成品油降价腾出了空间,国内油价将逐渐松动。”一位专家表示。
从市场看,国家油价的连跌显然降低了市场资源的紧张,目前包括京城在内的各地不少外资和民营加油站正加入促销行列。
令人疑惑的是,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调加上进口关税大幅调低,国内油价并未现下调迹象。根据易贸资讯统计,截至24日,国内油价调整所参照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却只有约0.13%,离4%的“红线”还有很大距离,这意味着近期国内油价不可能调整。
针对国内民众“为何纽约伦敦油价大跌,国内油价却无法跟上国际步伐”的疑问,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国油价调整参考的是布伦特等地的价格,而不是直接参考纽交所的纽约、伦敦期油价格,近期,布伦特等地油价依然维持较高态势,因此国内油价调整的指标近期仅在正负增长之间震荡。
“从市场对下调油价的呼声和国内油价调整的现实看,国内油价调整与国际油价走势的确有很大距离,尤其是近期,背离现象相当明显。”一位广东业内专家表示,“纽交所的纽约和伦敦油价品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油价,是所有原油品种的标杆,在接下来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中,国内油价调整是否也应将它们纳入考虑的指标范围,使国内油价调整更趋科学,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中国经济网》
柴油关税降至零 国内油价最快8月份下调
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柴油进口关税。其中,汽油、燃料油关税由3%下调至1%。国务院此举意在,面对即将到来用油高峰,通过税收杠杆确保成品油供应。
国家财政部欲大幅下调汽柴油进口关税,国际油价在国际能源署投放应急储备背景下,5个月来首度跌破90美元,在国内外双重“利空”的打击下,油价短期内已不可能上涨,而即将到来的用油高峰期,也有望用油无忧,而众多有车一族们翘盼的成品油价下调,或许得等到8月份。
6月24日,国家财政部宣布,自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柴油进口关税。其中,汽油、燃料油关税由3%下调至1%,而去年引发油荒的柴油以及增长迅猛的航空煤油,更是零关税进口。
“国务院此举意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用油高峰,通过税收杠杆确保成品油供应。”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相比原油近50%的进口依赖度,我国的成品油进口仅占总供应的15%左右。以2010年为例,我国成品油一共进口了3688万吨,而同期国内成品油的产量大约是2.52亿吨,这个比重并不算太大。
“虽然今年以来,成品油进口有所增长,但下一阶段进口的汽柴油最好能更多一些。”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研究员刘波认为,国家下调关税,很可能就是为了促使企业加大成品油的进口力度,从而确保国内外的资源,共同保障成品油的供应。
“6月到9月是汽柴油等产品的需求高峰,国家需要防止"油荒"的大面积出现,从而使得国内整体成品油供应得到保障。”中宇资讯齐绪名认为。
国内炼油企业的观望
“国家相关部门这个时候的调整,也是为了供应不足的问题出现。”李斌认为,此次关税调整,降低了国内炼厂生产积极性不高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市场供应不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近两月来,国际油价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已经从最高近120美元每桶,跌到近期90美元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国有石化炼厂生产汽柴油的积极性将不高。
首先,国内炼厂加工的汽柴油,都是在4月底所采购的原油,当时价格都在100美元上方,但政府现在又不会对汽柴油提价,所以炼厂为了防止自己亏损,其汽柴油产出率有可能会减少。
其次,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国家近期叫停了成品油出口且一些炼厂的检修季也到来了,部分公司会被动减少产量。那么,增加汽柴油产品的进口量,也是政府在短期内补充产品的一种手段。
油价下调至少到8月
就在国内宣布降税的同时,国际油品市场也出现了另一颗“利空”炸弹。旨在缓解因利比亚局势导致的石油供应紧张局势,国际能源署投放应急储备6000万桶,受此影响,纽约和伦敦两地原油期货价格应声重挫。
国际油价在上周盘中一度跌破90美元每桶,创下了4个月的新低。
同时,国内也传出多个城市的成品油批发价大幅下挫的消息,而包括重庆在内的多个城市,部分偏远的中小民营加油站,也开始出现了降价促销。然而在专家看来,在国际、国内“双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成品油价格近期尽管有了下行的可能,但是正式调价,至少要到8月份以后。
来自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布伦特原油、纽约轻质原油等价格分别为108.5美元/桶、91美元/桶,相比前一天下滑了5.6%和4.6%。
“尽管如此,根据现在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达到调价的标准,尚有很大距离。”李斌向记者表示,6月23日时我国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只有0.35%,距离4%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月内,国家都不会下调汽柴油价。《重庆时报》
京城油站降价幅度加大
尽管国际油价暴跌,但国内成品油调价红线短期内难触及。昨天,记者多方采访发现,油价链条最末端的加油站已率先行动,其中,北京壳牌加油站将5个主城区站点93号汽油降价幅度从之前的0.1元/升,增加到0.2元/升。
记者了解到,壳牌对主城区农大、大郊亭、圆明园等5个站点的93号汽油降价幅度做了上述调整,同时,5个郊区站的柴油也开始优惠,降价幅度0.2元/升。除此之外,其他站点的优惠保持原先的不变。
壳牌北京相关负责人称,国际油价下跌后,壳牌批发来的油价有所下降。
壳牌是在京规模较大的外资加油站体系之一。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占据主导位置的中石化体系加油站目前尚无降价活动,不过中石油部分加盟站点早已开始降价促销(本报之前曾有报道)。
而民营加油站的促销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长陵营加油站93号汽油,降价0.5元/升。而且,促销的加油站地点从郊区逐渐向城区蔓延。
中国加油站网主编黄顺敬分析,加油站降价增加的原因是加油站有了降价的操作空间,该人士介绍,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后,国内成品油批发价陆续下滑,尤其汽油批发价与最高零售价之间有了300元/吨以上的价格空间。《京华时报》
国内成品油降价希望不大
上周,美国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已经在91美元/桶附近。这一价格,距离发改委最近一次上调国内油价时的纽交所原油价格跌幅高达17%左右。然而,面对国际油价如此大的跌幅,国内油价的下调预期却基本落空。
为何下调预期落空?
发改委最近一次上调油价是在今年的4月7日,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记者查询了国际油价发现,4月7日当天,纽约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价格为110.3美元/桶;而本周一纽约原油期货近月合约价格已经跌至91.02美元/桶,跌幅高达17.49%。
尽管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上述跌幅,不过由于纽交所并不在国家发改委所划定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参考范围之内,而被参考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的原油价格依旧维持较高态势,国内成品油调价指标之一的变化率在此前进入负增长之后,上周又转为正增长。
息旺能源监测显示,截至23日,国际油价三地(布伦特、迪拜、辛塔)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加权均价变化率只有0.35%。因此,车主们眼巴巴地盼望着的油价下调基本成了“一场空”。
国内油价“快涨慢跌”?
下调预期的落空,让消费者不由得发出疑问“作为重要风向标的纽交所油价,为什么没被纳入参考范围?”“为什么中国的油价‘涨多跌少’?”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金涛认为,国内油价“易涨难跌”是因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存在问题。例如当国际油价从每桶80美元涨到100美元的时候,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到了4%,但当国际油价再从100美元的高位下跌后,需要下跌得更多才能达到-4%的标准,客观上导致国内油价下调“涨快跌慢”。
此前,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也曾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涨落与国际油价接轨是个趋势,但为防止石油投机和囤积行为,国内成品油定价公式不能完全透明。
《扬州晚报(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