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玉米、高粱为燕麦既经济又生态
曾荣获国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省级“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称号的门源县惠农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今年青海粮改饲工作的试点县之一。近日,记者从该社理事长何忠英口中得知,粮改饲试点让农户收入增加,平均每亩地能多挣177元。
“我们这儿是种养结合,半农半牧状态,对饲料的需求比较迫切。”谈起合作社粮改饲的发展历程,何忠英十分感慨,“最初我们种的是油菜,2011年,合作社就开始尝试种玉米了,后来发现气候条件不适合,经济效益也一般,再后来尝试种燕麦青饲草,农户们看到效果不错,便开始大面积种植。”
据青海省农牧业厅畜牧处的调查数据显示,门源县粮改饲之前的油菜种植,籽种、肥料、翻地、播种、收割等环节成本为184.75/亩,销售收入增收410元/亩,净收益225.25元/亩;改种燕麦青饲草后,生产成本(包括种植成本和机械成本)为303.79/亩,销售收入增收为707元/亩,净收益为403.21元/亩。即油菜改种青饲草后,每亩净收益比之前增加177.96元,合作社人均耕地4亩,人均增收711.84元,户均增收2847.36元。
不仅如此,粮改饲后养殖场也降低了成本。合作社现在养的是黄牛,出膘周期是5~6月,牛原先吃玉米谷糠,0.81元/公斤,一天8公斤,再加上掺拌精饲料,按照6个月计算,就是3182.4元;现在用燕麦青饲草,0.42元/公斤,一天10公斤,掺拌精饲料后,6个月后成本是2272.5元。这么一算,养殖环节就省下了909.9元。
在门源县华山农牧结合养殖合作社,2015年种植饲草500亩,种植品种以青海444燕麦为主。据青海省农牧业厅畜牧处介绍,燕麦袋装青贮还解决了当地农牧区青燕麦的收割难、加工难、储藏难问题,一体化作业,使得饲草从田间到仓库一条龙生产,营养得到有效保存,运输方便、易储存,是一个受到农牧户及专业合作社欢迎的项目。同时,饲草青贮保存使得舍饲、半舍饲喂养有了充足的饲草源,减轻了草场的放牧压力,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宣苏哲)
“我们这儿是种养结合,半农半牧状态,对饲料的需求比较迫切。”谈起合作社粮改饲的发展历程,何忠英十分感慨,“最初我们种的是油菜,2011年,合作社就开始尝试种玉米了,后来发现气候条件不适合,经济效益也一般,再后来尝试种燕麦青饲草,农户们看到效果不错,便开始大面积种植。”
据青海省农牧业厅畜牧处的调查数据显示,门源县粮改饲之前的油菜种植,籽种、肥料、翻地、播种、收割等环节成本为184.75/亩,销售收入增收410元/亩,净收益225.25元/亩;改种燕麦青饲草后,生产成本(包括种植成本和机械成本)为303.79/亩,销售收入增收为707元/亩,净收益为403.21元/亩。即油菜改种青饲草后,每亩净收益比之前增加177.96元,合作社人均耕地4亩,人均增收711.84元,户均增收2847.36元。
不仅如此,粮改饲后养殖场也降低了成本。合作社现在养的是黄牛,出膘周期是5~6月,牛原先吃玉米谷糠,0.81元/公斤,一天8公斤,再加上掺拌精饲料,按照6个月计算,就是3182.4元;现在用燕麦青饲草,0.42元/公斤,一天10公斤,掺拌精饲料后,6个月后成本是2272.5元。这么一算,养殖环节就省下了909.9元。
在门源县华山农牧结合养殖合作社,2015年种植饲草500亩,种植品种以青海444燕麦为主。据青海省农牧业厅畜牧处介绍,燕麦袋装青贮还解决了当地农牧区青燕麦的收割难、加工难、储藏难问题,一体化作业,使得饲草从田间到仓库一条龙生产,营养得到有效保存,运输方便、易储存,是一个受到农牧户及专业合作社欢迎的项目。同时,饲草青贮保存使得舍饲、半舍饲喂养有了充足的饲草源,减轻了草场的放牧压力,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宣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