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出口认证国际市场敲门砖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2014年,罗非鱼市场逐步回暖,投苗量也慢慢增加,前三季度罗非鱼的出口量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点。在近期结束的第十一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研讨会上,也带来了价格涨跌幅缩小,国外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贸易商对我国罗非鱼评价提升等一些正面消息。与此同时,国外埃及、印尼、菲律宾、泰国和巴西等国罗非鱼产量都有所增加。因此,我国罗非鱼出口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也为罗非鱼出口认证,以及建立罗非鱼的可追溯体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罗非鱼出口量值继续攀高

        2013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172万吨,出口额达到202.6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水产品出口突破200亿美元的国家。在这其中,罗非鱼出口额达到14.5亿美元,为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罗非鱼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实现罗非鱼产品全产业链的信息透明化,建立罗非鱼的可追溯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是我国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现已由快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目前出口面临的挑战是快速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生产成本。据业内人士预估,2014年罗非鱼产量将高于去年,约为155万吨,出口量约40万吨,出口额约15亿美元,前3季度出口量微增0.6%,出口额增长9.5%,达到历史同期高点。但出口市场方面出现多元化特点,在美国、墨西哥、欧盟、俄罗斯市场比例均下降,然而在香港、伊朗、以色列等地市场有大幅增长。我国罗非鱼产业逐步向着规模化、差异化、产业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既要继续巩固我国罗非鱼的产业地位,也要加快罗非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行业综合效益。

        ASC罗非鱼标准在欧洲接受度高

        在欧洲市场,消费者会选择ASC标签产品,因为ASC为他们提供了养殖标准,告诉了消费者这样的产品是从哪里生产,产销过程有一定的标准供消费者追溯,从而使消费者对这些认证产品产生信任。

        目前欧洲白肉鱼认证市场趋势存在三个特点,第一,罗非鱼和越南鲶鱼是ASC认证的最主要品种;第二,目前认证水产品占全部水产品的10%-15%,认证水产品的供应量如果能够有所增加的话,市场结构也会相应改善。第三,在东欧地区,随着消费者认知的不断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认证水产品的采购量。

        以欧洲水产品消费的主要国家荷兰和德国为例,其认证水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从2013年的5%增长到2014年的16%,从2013年的6%到2014年的13%,说明目前市场对ASC产品的认知程度提升较快,在更大市场范围内认证为产品带来了正面影响力。据了解,现已拥有ASC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有26家,目前有一家中国企业正在认证当中。

        虽然目前欧洲在全球罗非鱼市场中的比例仅占1%,但罗非鱼在欧洲具有成为竞争力产品的潜力。

        国际采购商越来越看重出口认证

        欧洲水产市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不同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和认证的要求也差异很大,对水产品的喜好也极为不同。2013年欧洲共进口罗非鱼44800吨,进口整鱼的主要国家为法国、荷兰、英国和比利时。冻整条进入欧盟后一般流入水产批发市场,不进入超市,多为非裔等少数民族群体消费,目前这一块市场及消费者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和对第三方认证的意识不强。进口罗非鱼片的主要国家为波兰、西班牙、德国和荷兰,其中,德国和荷兰比比波兰和西班牙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和对第三方认证的要求高。中国是欧洲市场最主要的供应国家,市场份额约占72%,但是也不容忽视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和欧盟相比,美国市场没有那么复杂和多元化,消费者对罗非鱼接受程度较高。2013年美国进口了超过23000吨鲜罗非鱼鱼片,罗非鱼在美国人均消费最多的10种水产品种排名第四,美国3亿多人口人均消费1.43磅的罗非鱼。美国市场罗非鱼进口量为欧洲市场的10倍以上,两个市场一个增长难度大,增幅小,另一个增长难度小,增幅大。

        同时,国际采购商也带来了一些因素的影响。十年前,采购商更看重质量、价格、服务和产品能否持续供应。今天,采购商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加,对供应商及其产品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动物权益和可追溯性均要考核。据业内人士成,BAP第三方独立认证可以帮助满足市场和采购商的要求。BAP标准是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养殖认证的指导大纲,对环境责任、食品安全、社会责任、动物权益和可追溯性这五个方面做出了规定,覆盖整个水产养殖生产链,目前国内有38家罗非鱼养殖场和43家罗非鱼加工厂获得了BAP认证。

        因此,罗非鱼产品全产业链的信息透明化,以及建立罗非鱼的可追溯体系,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是我国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罗非鱼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非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