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引发中国产业格局调整

        一方面,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格局的调整,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周期性和耐用消费类产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加速了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加速中国产业部门的调整进程.

        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所引发的次贷危机,已经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部门造成深度影响,并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下对世界实体经济影响逐渐渗透。

        从次贷危机对中国产业部门的影响看,其对我国的产业格局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格局的调整,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产业、周期性行业和耐用消费类产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加速了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加速中国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调整进程,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次贷危机引发部分行业出现调整
1、部分行业产能潜在过剩风险凸现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和出口下降,2003-2007年我国企业的高产能扩张问题可能演化为中国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之一。在2003-2007年全球经济扩张时期,西方国家主要经济体总体呈现供给不足型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新兴市场的大量产能。然而,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后,随着地产、股市和衍生金融产品等资产泡沫依次破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金融商品交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物质产品的过程趋于萎缩甚至可能中断。无论是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还是周期性敏感行业的负增长,都表明中国产能扩张问题已经凸现。
2、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大冲击

        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8%,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放缓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全球经济,从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次贷危机将从全球经济每年4%左右的高增长率下滑至2009年的3%。全球经济的放缓,将直接应到中国经济的出口,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下滑速度和深度。美国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需求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这种负面效应已经显示,尤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的产业造成深重打击。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前三季度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前9个月出口增速均大幅下滑。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870.8亿美元,增长1.8%,比去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鞋类出口增长15.1%,回落1.7个百分点;家具出口增幅回落3.5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出口增幅回落8.4个百分点。
3、周期性敏感产业受经济周期下行拖累

        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已经开始进入衰退,中国经济周期性进入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在此经济背景下,原材料行业如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以及能源行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这些行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对经济周期变化最为敏感,最容易受到经济周期下行拖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8月份工业企业李润数据,作为资源型行业的下游行业,如石油加工、电力、化纤和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利润加速下滑,其中1-8月份石油加工行业累计亏损960亿元,电力行业利润同比下降81.6%,有色金属由1-5月份增长3.9%转为下降7.4%;水泥、钢铁制造业等关键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通用设备、电气等机械加工业利润增速但较今年1-5月份有所回落,其中水泥、交通运输和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增长率分别由1-5月份的50.9%、46.3%和40.9%回落到40.3%、35.1%和30%;钢材产量从去年9月同比增长24%下滑至今年同比的8.1%。
4、耐用消费类产业(房地产、汽车)出现负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动荡,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已经,引发中国的金融与房地产市场产生心理上的冲击,从而引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必然对中国居民产生负财富效应,消费能力下降。从2008年国内的消费结构看,我国居民对耐用消费品已经出现较大负面影响。无论是住房还是汽车消费,已经出现负增长。2008年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27.95%,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22%。我国2008年9月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为-15%,相比较2007年同期的50.5%出现巨幅回落。
二、次贷危机引发我国产业格局变化
1、次贷危机有利于西方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市场。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家经济将在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经济将陷入0.5%左右的超低速增长,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负面冲击,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但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等系列挑战。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前景将更加暗淡,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发达市场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加速转移生产,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迅速提升。
2、次贷危机大大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压力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将全球经济增长带入了下行周期,这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周期性下滑趋势,我国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将随之减缓;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出现减缓的走势,这对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起到大大缓解的效果,这显然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的利润空间。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以原油为代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调整。受需求下降、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后迅速下挫,目前在60-70美元左右徘徊,跌幅超过50%。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有效缓解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压力,大大减轻了我国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的生产成本压力。
3、次贷危机加速了我国出口产业部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

        目前,中国出口产业部门的下滑,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调整,2008年1-9月份,我国出口制鞋、轻工乃至消费类电子等其他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增幅下滑严重,而机电产品却比去年同期增长22.3%。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性调整特征看,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的滑坡,这为我国加快转变出口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外部导向型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机,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来源:东北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