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残问题令罗非鱼BAP认证处境尴尬
为何通过“认证”的产品依旧被检测出药残?可以想象,如果疑虑不能打消,罗非鱼BAP认证将面临信用危机。
中国输美罗非鱼所呈现的药残问题,让某种意义上的“监督者”BAP认证面临尴尬和压力——美国采购商甚至消费者或许都会产生疑问,为何通过“认证”的产品依旧被检测出药残?可以想象,如果疑虑不能打消,GAA(全球水产养殖联盟)推行数年的罗非鱼BAP认证将面临信用危机。
BAP与中国
总部位于美国的GAA成立于1997年,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膨胀,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加,这一过程中,唯有水产养殖才能成为未来满足全球水产品需求的唯一可持续途径。
而如何让水产养殖变得绿色健康且可持续,就成了关键命题,这也是GAA在2002年推出BAP认证的初衷——通过采用第三方独立认证的模式,对发展可持续、负责任水产养殖的所有相关环节给出可操作规范的最高标准。
按上述理念设计,BAP认证范围涵盖种苗场、养殖场、饲料厂及加工厂等整个水产养殖价值链,认证标准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可追溯性和动物权益等五大方面。目前参与认证的品种主要为虾、三文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巴沙鱼、虹鳟鱼以及贻贝等。
据了解,通过BAP认证后的机构,可以在其产品上印上BAP标识,甚至有信息表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BAP选为水产品认证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经过BAP认证的产品可快速获得FDA授权进入美国市场。
现在,全球通过BAP认证的机构共781个,其中养殖场355个、饲料厂37个、苗种场51个、加工厂299个,通过BAP认证的水产品年总产量超过140万吨。
BAP认证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8年时间的推广,中国至今共有141个机构通过BAP认证,其中养殖场61个、水产饲料企业6个(没有细分到品种)、苗种企业3个、加工企业71个,是全球通过BAP认证最多的国家。
141个机构中,罗非鱼为103个,包括52个养殖场和51个加工厂,是中国对BAP认证接受程度最高的品种。全球范围内,通过BAP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为63个、加工厂为65个,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罗非鱼出口量最大的中国同样拥有了最多的BAP认证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一组数据,全球的罗非鱼BAP二星认证产品共52个,中国就拥有43个,而在一年前这两个数据还分别是31个、25个;全球罗非鱼BAP三星认证产品共23个,中国拥有21个,一年前分别为8个、7个。可见,最近的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罗非鱼BAP认证产品来源呈现爆发式增长。
BAP的尴尬
与BAP认证产品来源大幅增长相悖的是:美国FDA的检测数据显示,2015年1-4月中国罗非鱼被检出药残导致FDA拒绝进口共29批次,较去年同期剧增3倍,占药残拒绝进口水产品的62%,占拒绝进口鱼类的80%。
显然,严峻的药残问题迫使GAA需要为BAP认证正名,否则处境尴尬。而且,GAA还需要解释为什么通过BAP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产量仅约为9.54万吨,但加工厂却可以有约15.88万吨的原料鱼来生产BAP产品(以上两个数据记录于2014年11月18日),之中有6万余吨的罗非鱼来自哪里?
GAA负责市场开发的副总裁Peter Redmond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加工厂没有配备足够的通过BAP认证的养殖场。“养殖场的量肯定要补上去。”Peter Redmond表示下一步会紧抓,要求有更多的罗非鱼养殖场通过BAP认证。以BAP认证的对话机制,如果要将影响力扩大到养殖场,还是需要借助加工厂的力量,因此关于罗非鱼养殖场的认证压力将转嫁给加工厂。
Peter Redmond称,接下来会对中国罗非鱼BAP产品开展更为严格的监管,比如与采购商或零售商了解某个罗非鱼BAP产品的实际销售量,来判断该产品是否超出了企业所拥有的BAP资质应有的量。简单来说,假设GAA掌握的资料为企业只拥有BAP二星认证产品2万吨,但实际卖出了2.5万吨的BAP二星认证产品,那之中多出的0.5万吨二星认证产品即为不合格。
“以前罗非鱼BAP认证处于发展期,我们还没法去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有精力来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GAA亚洲市场开发经理毕敬桦表示。为此,GAA在今年也启动了iBAP项目,将养殖场等提前纳入BAP认证体系中,只要经过大致9个月的改进后,iBAP养殖场能通过BAP认证的考核,即可拥有BAP认证,相当于变相降低了BAP认证的准入门槛,以便让更多的养殖场有机会获得BAP认证。
位于海南文昌宝芳的天佑罗非鱼养殖场(拥有者为浙江人申广义,面积约300亩)成为全球第一家纳入iBAP项目的罗非鱼养殖场,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则为全球第一家纳入iBAP项目的罗非鱼苗种场。
BAP的价值
零售商对BAP等第三方认证的青睐,蕴含的逻辑是基于食品安全和可持续。零售商希望自己供应的食品是安全的,而第三方认证能够提供一些标准让养殖、饲料、苗种、加工企业执行,通过过程管理来确保经过认证的产品的安全性。然后零售企业将食品安全性当做卖点,把认证影响力扩大到消费者,最后再倒回来推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良好发展。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企业按照BAP标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产品如果不能依靠认证获取更好的销售价格,认证的意义在哪里?Sunnyvale Seafood副总Jim Bugbee表示现在让消费者为认证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还是比较困难,长远而言当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可追溯等问题更为关注时,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比没有认证的产品获得更好的回报。
“虽然很难直接判断认证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指导性到底有多强,但长期来看企业对认证的投资还是值得的。”Odyssey Enterprises总裁Phil Crean称。这种价值,Fishin Co总裁Manish Kumar认为在于BAP认证要求产业链内部能够携手共进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整个消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很关键,因为除了罗非鱼之外,消费者还有其它的食品可以选择。冻鱼、冻披萨、冻鸡等不同的产品都在争抢超市里的货架,如果一旦有坏消息出来,就很难再把市场抢回来。”Fishin Co总裁Manish Kumar表示认证的价值在于谋划产业的未来,而非提升产品的溢价。
——意味着,认证实质上是引导从业者去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但当参与者仍以个体利益为导向时,认证始终会是不可理解的谬论;同样,当参与者都能自发地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代表行业利益去战斗时,认证也将变得可有可无。
《水产前沿》
中国输美罗非鱼所呈现的药残问题,让某种意义上的“监督者”BAP认证面临尴尬和压力——美国采购商甚至消费者或许都会产生疑问,为何通过“认证”的产品依旧被检测出药残?可以想象,如果疑虑不能打消,GAA(全球水产养殖联盟)推行数年的罗非鱼BAP认证将面临信用危机。
BAP与中国
总部位于美国的GAA成立于1997年,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膨胀,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加,这一过程中,唯有水产养殖才能成为未来满足全球水产品需求的唯一可持续途径。
而如何让水产养殖变得绿色健康且可持续,就成了关键命题,这也是GAA在2002年推出BAP认证的初衷——通过采用第三方独立认证的模式,对发展可持续、负责任水产养殖的所有相关环节给出可操作规范的最高标准。
按上述理念设计,BAP认证范围涵盖种苗场、养殖场、饲料厂及加工厂等整个水产养殖价值链,认证标准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可追溯性和动物权益等五大方面。目前参与认证的品种主要为虾、三文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巴沙鱼、虹鳟鱼以及贻贝等。
据了解,通过BAP认证后的机构,可以在其产品上印上BAP标识,甚至有信息表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BAP选为水产品认证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经过BAP认证的产品可快速获得FDA授权进入美国市场。
现在,全球通过BAP认证的机构共781个,其中养殖场355个、饲料厂37个、苗种场51个、加工厂299个,通过BAP认证的水产品年总产量超过140万吨。
BAP认证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8年时间的推广,中国至今共有141个机构通过BAP认证,其中养殖场61个、水产饲料企业6个(没有细分到品种)、苗种企业3个、加工企业71个,是全球通过BAP认证最多的国家。
141个机构中,罗非鱼为103个,包括52个养殖场和51个加工厂,是中国对BAP认证接受程度最高的品种。全球范围内,通过BAP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为63个、加工厂为65个,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罗非鱼出口量最大的中国同样拥有了最多的BAP认证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一组数据,全球的罗非鱼BAP二星认证产品共52个,中国就拥有43个,而在一年前这两个数据还分别是31个、25个;全球罗非鱼BAP三星认证产品共23个,中国拥有21个,一年前分别为8个、7个。可见,最近的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罗非鱼BAP认证产品来源呈现爆发式增长。
BAP的尴尬
与BAP认证产品来源大幅增长相悖的是:美国FDA的检测数据显示,2015年1-4月中国罗非鱼被检出药残导致FDA拒绝进口共29批次,较去年同期剧增3倍,占药残拒绝进口水产品的62%,占拒绝进口鱼类的80%。
显然,严峻的药残问题迫使GAA需要为BAP认证正名,否则处境尴尬。而且,GAA还需要解释为什么通过BAP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产量仅约为9.54万吨,但加工厂却可以有约15.88万吨的原料鱼来生产BAP产品(以上两个数据记录于2014年11月18日),之中有6万余吨的罗非鱼来自哪里?
GAA负责市场开发的副总裁Peter Redmond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加工厂没有配备足够的通过BAP认证的养殖场。“养殖场的量肯定要补上去。”Peter Redmond表示下一步会紧抓,要求有更多的罗非鱼养殖场通过BAP认证。以BAP认证的对话机制,如果要将影响力扩大到养殖场,还是需要借助加工厂的力量,因此关于罗非鱼养殖场的认证压力将转嫁给加工厂。
Peter Redmond称,接下来会对中国罗非鱼BAP产品开展更为严格的监管,比如与采购商或零售商了解某个罗非鱼BAP产品的实际销售量,来判断该产品是否超出了企业所拥有的BAP资质应有的量。简单来说,假设GAA掌握的资料为企业只拥有BAP二星认证产品2万吨,但实际卖出了2.5万吨的BAP二星认证产品,那之中多出的0.5万吨二星认证产品即为不合格。
“以前罗非鱼BAP认证处于发展期,我们还没法去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我们有精力来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GAA亚洲市场开发经理毕敬桦表示。为此,GAA在今年也启动了iBAP项目,将养殖场等提前纳入BAP认证体系中,只要经过大致9个月的改进后,iBAP养殖场能通过BAP认证的考核,即可拥有BAP认证,相当于变相降低了BAP认证的准入门槛,以便让更多的养殖场有机会获得BAP认证。
位于海南文昌宝芳的天佑罗非鱼养殖场(拥有者为浙江人申广义,面积约300亩)成为全球第一家纳入iBAP项目的罗非鱼养殖场,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则为全球第一家纳入iBAP项目的罗非鱼苗种场。
BAP的价值
零售商对BAP等第三方认证的青睐,蕴含的逻辑是基于食品安全和可持续。零售商希望自己供应的食品是安全的,而第三方认证能够提供一些标准让养殖、饲料、苗种、加工企业执行,通过过程管理来确保经过认证的产品的安全性。然后零售企业将食品安全性当做卖点,把认证影响力扩大到消费者,最后再倒回来推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良好发展。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企业按照BAP标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产品如果不能依靠认证获取更好的销售价格,认证的意义在哪里?Sunnyvale Seafood副总Jim Bugbee表示现在让消费者为认证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还是比较困难,长远而言当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可追溯等问题更为关注时,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比没有认证的产品获得更好的回报。
“虽然很难直接判断认证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指导性到底有多强,但长期来看企业对认证的投资还是值得的。”Odyssey Enterprises总裁Phil Crean称。这种价值,Fishin Co总裁Manish Kumar认为在于BAP认证要求产业链内部能够携手共进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整个消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质量很关键,因为除了罗非鱼之外,消费者还有其它的食品可以选择。冻鱼、冻披萨、冻鸡等不同的产品都在争抢超市里的货架,如果一旦有坏消息出来,就很难再把市场抢回来。”Fishin Co总裁Manish Kumar表示认证的价值在于谋划产业的未来,而非提升产品的溢价。
——意味着,认证实质上是引导从业者去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但当参与者仍以个体利益为导向时,认证始终会是不可理解的谬论;同样,当参与者都能自发地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代表行业利益去战斗时,认证也将变得可有可无。
《水产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