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碰撞 饲料含砷何时休

        奄奄一息的仔猪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的某“中央生猪储备基地”,近来突然遭遇了一场“人为的瘟疫”,数10头种猪在前后两天死的死、病的病,后经有关部门鉴定,属于砷(俗称砒霜)中毒死亡。
  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基地,防护、消毒、饲养等条件都非同一般,这毒从何而来呢?日前,权威部门作出鉴定:毒来自饲料!
  记者深入调查得知,这并不是孤例,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我省市场上猪饲料砷超标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究竟是什么因素在作梗?
  养殖场:种猪离奇死亡
  8月13日,宣威市工商局接报:辖区内的中央生猪储备基地(以下简称生猪基地)的猪吃了昆明广优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优公司)生产的饲料后,一头接一头死去。
  工商局立刻派员前往调查取证,生产厂长刘俊颜介绍,前不久,他们从北京引进长白、杜洛克、约克优质种猪120头,为了让它们“优生优育”,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优良饲料。通过比较,最终选择了广优公司的558种公猪、556母猪配合饲料,于4 月底开始喂食,两个月后出现便秘、呕吐、眼结膜潮红、充血等症状。他们电话向有关专家请教,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医治。又过一星期,一头没有任何症状和征兆的大白公猪突然死亡,随后又有育成母猪和经产母猪相继死亡。他们怀疑是饲料出了问题,便取样送致曲靖市兽药饲料检察所进行检验。该所于8月11日作出检验报告:558种公猪配合饲料总砷含量为20.42mg/kg, 556妊娠母猪配合饲料总砷含量为13.78mg/kg,均超出国标总砷含量应小于或等于2.0mg/kg的标准,两种饲料均为“不合格”产品。
  宣威市工商局办案人员再作深入调查,证明上述情况属实后,从死猪的毛、踢到肉、脏取了多个样本连同其他资料,送至云南农业科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该中心受理后,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会同宣威有关各部门及双方当事人,通过实地勘察、评估、化验、论证,于10月13日得出结论:该基地猪只损伤、死亡与所喂饲料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发生砷中毒的种猪已失去作为种用的价值,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人民币1002296.27元。
  尤其让人吃惊的是,还检出了无机砷,前者为2.99mg/kg,后者为2.81 mg/kg。
  宣威市工商局根据行政处罚程序,于11月9日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广优公司对上述鉴定结果部分认可,部分否定。
  饲料厂:猪不是我们毒死的
  在云南全省300余家饲料生产企业中,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优公司还算是比较正规的企业,产品为什么会出现砷超标的情况呢?11月18日,公司总经理林旭超及法律顾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们的猪不是我们的饲料毒死的,因为我们的饲料总砷没有超标。”林总经理说,“这个批次的饲料是我们的自用饲料,除了我们自己的生猪养殖基地使用,还供应陆良等多个养殖地方使用。同样的饲料,就宣威那个地方的猪吃出问题了,岂不怪事!”
  其法律顾问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云南省饲料工业协会的《情况说明》:根据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氨苯砷酸预混剂的用量规定……添加有机砷的猪、禽饲料中总砷含量允许值为36.5 mg/kg。
  记者从网上查找到《农业部168号公告》,其中明示:每吨混合饲料可以添加氨苯砷酸预混剂一公斤。
  谈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林总经理坦承:“所有饲料生产厂家,没有那家做得到。”他进一步解释,在饲料中添加氨苯砷酸,明显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是养殖企业强烈要求这样做的,因为砷能促进新陈代谢,猪吃了含砷饲料长得快,皮毛光亮,卖相好看。
  那么,人吃了含砷的猪肉以后,情况又如何呢?
《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