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行业的“拐点”来了?
近年来,从餐桌的消费终端回溯整个水产产业链上中游,许
多业内人士和观察人士纷纷指出:目前,水产行业各个环节均处
于“微利”的生存状态,在利润空间减小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
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尽管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但市
面上水产品消费却始终处于平缓增加的状况。终端市场的面
临“饱和”,上游环节自然竞争激烈,那么,水产行业的“微利
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记者特赴北京、四川、广西等地,
倾听行业从业者心声,对比相关企业公布的经营数据,访谈行业
资深分析师,揭示“微利时代”背后的真实行业发展现状。
看好与看衰,“新常态”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进入到成熟阶
段,已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饲料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饲料市场增
长的主引擎。然而,水产饲料占全国饲料总量的比例却不大,约
为10%左右。尽管在过去一年中,水产饲料依然在全国不同类别饲
料中保持小幅增长(约2.5%)的状态,但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水产行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在许
多水产养殖户和饲料经销商身上,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生存
境况。江苏南通的黄老板7月中旬第一造虾已经出塘,最高单棚产
量926斤,上半年每张棚同比增加效益4000元以上;苏州的饲料经
销商刘老板,截止2015年8月,销量已过1800吨,虽然单吨利润减
少,但是总量持续上涨,总利润仍在增加。
当然,也有一些效益不太乐观的“微利”养殖户,武汉的养
殖户闻老板2013年总利润308万元,2014年总利润310万元,同比
仅增长2万元。究其原因,是其新增800亩精养池所养殖的草鱼并
未出售,而是为放养大规格的草鱼苗做准备,一千多吨饲料养殖
并未变现。
然而,在谈到目前饲料销售的情况时,苏州某大型料企的业
务经理周先生则向记者抱怨:有钱的用户越过经销商直接到公司
拉料,没钱的大户资金赊欠太多压力风险并存,加之饲料配合技
术同质化、竞争厂家又多,还存在恶性竞争,饲料生意完全是微
利化!
其实,在整个水产养殖的链条上,均持有对于利润下降空间
缩小的观点。其中,不乏有利润连年增长的养殖户和经销商,他
们对近两年增长幅度不如往年幅度大的情况耿耿于怀;同时,也
有一些养殖户表示,通过改变养殖模式目前已经达成了亩产翻番
的效果。不难发现,这种“叫苦”和“叫好”并存的状态正成为
当前水产行业的“新常态”。在鱼病肆虐和鱼价低迷的当下,有
人可以通过对于养殖环节的突破主动寻找利润空间,而有人却只
能坐等行情回暖。
经销商如何量、利齐增?
在当前阶段,传统饲料经销商承担着资金支持、配送货服
务、客户关系维护以及技术服务等几项职能。在采访过程中,不
少经销商向记者抱怨饲料赊欠的风险太大,特别是遇到行情差和
养殖户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垫付款项以保证货款回收。
然而面对这种行业“潜规则”,依旧有一些经销商能够从中
找到控制风险提升利润的方法。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经销商吴
老板2013年销售饲料4200吨,2014年缩减到3800吨,但截止2015
年8月,其销量已超过3200吨。如今,与吴老板合作的养殖户有70
多位,同时,养殖大户(年用量达150吨以上)在近三年内每年至
少增加2位。
在记者向其谈及赊销是否增加风险的时候,吴老板算起了他
的“经济账”:养殖户赊销的个数比例占九成以上,赊销平均金
额则达到六成,如整年一亩用料金额为12000元,最高峰用户欠账
则为7000元左右。2013年赊欠最高峰达800万元,2014年则增加到
1100万元,2015年尚在第三季度,赊销就达到800万元左右,与
2013年最高峰持平。
针对如此巨大的赊欠风险,吴老板也坦言2012年曾有100万元
的欠款尚未回款,之后,为了规避风险,他采取了管控销售渠道
的方法,出鱼后通过自己的渠道将鱼卖出直接回款,省掉了养殖
户的中间环节。
而赊欠的金额往往和鱼价的行情走势有关,如今,经销商对
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饲料经营单吨毛利约为500元,纯利则有
300元左右,虽然近两年饲料价格升高,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今
年则因为原料成本降低,导致价格每吨下降平均300元左右,单吨
利润不变,毛利率则有所增加。可见,利润增加主要来源于销量
增加,对于很多不断扩张养殖户数量,增加饲料销量的经销商而
言,还远远谈不上“微利”。
节约成本,养殖户从何下手?
今年水产市场行情,对于各地养殖户而言都是一道坎。除鲤
鱼存塘较少、市场价格高以外,其它养殖鱼类均面临价格低迷的
境况,再加上华东鲫鱼鳃出血病肆虐、华南海南罗非鱼链球菌病
爆发等情况,导致市场整体利润较低实属“微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走访几位养殖效益较好的养殖户时发
现,他们在成本节约和挖掘利润空间方面有着自己的“独门秘
籍”。广西宾阳的廖老板在近三个月内盈利33190元,谈到他的成
本和收益对比时,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自5月到8月这三个月内,他收获1两的草鱼约10000斤(售价9
元/斤)、3两以上的鲤鱼1500斤(售价6.5元/斤)、4两以上的鲤
鱼4740斤(售价6元/斤),收入合计为128190元,除开饲料、鱼
种、塘租、水电、鱼病防疫、人工及其他的成本投入95000元,他
的总利润达到33190元,亩利润为950元。
“我采用的是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鱼苗和成鱼我都养,每
个月都有营收,而且我是通威365科学养殖模式的示范户,底排
污、风送投饵、增氧机等设备我都安装了,服务人员也随时在塘
边监控养殖风险,几者加起来就可以保证养殖过程中不出问
题!”廖老板总结说。虽然压缩固定成本可能性较小,但可以通
过在鱼病风险控制、使用机器减少人工成本,以及养殖模式的创
新上寻求利润空间。
而来自通威股份市场服务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节约成本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要选择品质较好的饲料,降低饵
料系数。好的饲料不仅可以让鱼生长速度变快,排泄废物也相对
较少,从而可以减少调水和鱼病防治方面的其它费用。其二,科
学投喂,从根本上减少对于饲料的浪费,控制饲料的成本。其
三,做好水质调控和鱼病防疫,避免使用鱼药带来药物残留影响
质量。养殖功夫在平时,做好水质的监控和及时调控在预防疾
病,以防爆发鱼病导致得不偿失。 (通心粉社区)
多业内人士和观察人士纷纷指出:目前,水产行业各个环节均处
于“微利”的生存状态,在利润空间减小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
发展的瓶颈。事实上,尽管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在不断提升,但市
面上水产品消费却始终处于平缓增加的状况。终端市场的面
临“饱和”,上游环节自然竞争激烈,那么,水产行业的“微利
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记者特赴北京、四川、广西等地,
倾听行业从业者心声,对比相关企业公布的经营数据,访谈行业
资深分析师,揭示“微利时代”背后的真实行业发展现状。
看好与看衰,“新常态”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进入到成熟阶
段,已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饲料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饲料市场增
长的主引擎。然而,水产饲料占全国饲料总量的比例却不大,约
为10%左右。尽管在过去一年中,水产饲料依然在全国不同类别饲
料中保持小幅增长(约2.5%)的状态,但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水产行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在许
多水产养殖户和饲料经销商身上,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生存
境况。江苏南通的黄老板7月中旬第一造虾已经出塘,最高单棚产
量926斤,上半年每张棚同比增加效益4000元以上;苏州的饲料经
销商刘老板,截止2015年8月,销量已过1800吨,虽然单吨利润减
少,但是总量持续上涨,总利润仍在增加。
当然,也有一些效益不太乐观的“微利”养殖户,武汉的养
殖户闻老板2013年总利润308万元,2014年总利润310万元,同比
仅增长2万元。究其原因,是其新增800亩精养池所养殖的草鱼并
未出售,而是为放养大规格的草鱼苗做准备,一千多吨饲料养殖
并未变现。
然而,在谈到目前饲料销售的情况时,苏州某大型料企的业
务经理周先生则向记者抱怨:有钱的用户越过经销商直接到公司
拉料,没钱的大户资金赊欠太多压力风险并存,加之饲料配合技
术同质化、竞争厂家又多,还存在恶性竞争,饲料生意完全是微
利化!
其实,在整个水产养殖的链条上,均持有对于利润下降空间
缩小的观点。其中,不乏有利润连年增长的养殖户和经销商,他
们对近两年增长幅度不如往年幅度大的情况耿耿于怀;同时,也
有一些养殖户表示,通过改变养殖模式目前已经达成了亩产翻番
的效果。不难发现,这种“叫苦”和“叫好”并存的状态正成为
当前水产行业的“新常态”。在鱼病肆虐和鱼价低迷的当下,有
人可以通过对于养殖环节的突破主动寻找利润空间,而有人却只
能坐等行情回暖。
经销商如何量、利齐增?
在当前阶段,传统饲料经销商承担着资金支持、配送货服
务、客户关系维护以及技术服务等几项职能。在采访过程中,不
少经销商向记者抱怨饲料赊欠的风险太大,特别是遇到行情差和
养殖户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垫付款项以保证货款回收。
然而面对这种行业“潜规则”,依旧有一些经销商能够从中
找到控制风险提升利润的方法。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经销商吴
老板2013年销售饲料4200吨,2014年缩减到3800吨,但截止2015
年8月,其销量已超过3200吨。如今,与吴老板合作的养殖户有70
多位,同时,养殖大户(年用量达150吨以上)在近三年内每年至
少增加2位。
在记者向其谈及赊销是否增加风险的时候,吴老板算起了他
的“经济账”:养殖户赊销的个数比例占九成以上,赊销平均金
额则达到六成,如整年一亩用料金额为12000元,最高峰用户欠账
则为7000元左右。2013年赊欠最高峰达800万元,2014年则增加到
1100万元,2015年尚在第三季度,赊销就达到800万元左右,与
2013年最高峰持平。
针对如此巨大的赊欠风险,吴老板也坦言2012年曾有100万元
的欠款尚未回款,之后,为了规避风险,他采取了管控销售渠道
的方法,出鱼后通过自己的渠道将鱼卖出直接回款,省掉了养殖
户的中间环节。
而赊欠的金额往往和鱼价的行情走势有关,如今,经销商对
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饲料经营单吨毛利约为500元,纯利则有
300元左右,虽然近两年饲料价格升高,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今
年则因为原料成本降低,导致价格每吨下降平均300元左右,单吨
利润不变,毛利率则有所增加。可见,利润增加主要来源于销量
增加,对于很多不断扩张养殖户数量,增加饲料销量的经销商而
言,还远远谈不上“微利”。
节约成本,养殖户从何下手?
今年水产市场行情,对于各地养殖户而言都是一道坎。除鲤
鱼存塘较少、市场价格高以外,其它养殖鱼类均面临价格低迷的
境况,再加上华东鲫鱼鳃出血病肆虐、华南海南罗非鱼链球菌病
爆发等情况,导致市场整体利润较低实属“微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走访几位养殖效益较好的养殖户时发
现,他们在成本节约和挖掘利润空间方面有着自己的“独门秘
籍”。广西宾阳的廖老板在近三个月内盈利33190元,谈到他的成
本和收益对比时,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自5月到8月这三个月内,他收获1两的草鱼约10000斤(售价9
元/斤)、3两以上的鲤鱼1500斤(售价6.5元/斤)、4两以上的鲤
鱼4740斤(售价6元/斤),收入合计为128190元,除开饲料、鱼
种、塘租、水电、鱼病防疫、人工及其他的成本投入95000元,他
的总利润达到33190元,亩利润为950元。
“我采用的是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鱼苗和成鱼我都养,每
个月都有营收,而且我是通威365科学养殖模式的示范户,底排
污、风送投饵、增氧机等设备我都安装了,服务人员也随时在塘
边监控养殖风险,几者加起来就可以保证养殖过程中不出问
题!”廖老板总结说。虽然压缩固定成本可能性较小,但可以通
过在鱼病风险控制、使用机器减少人工成本,以及养殖模式的创
新上寻求利润空间。
而来自通威股份市场服务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节约成本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要选择品质较好的饲料,降低饵
料系数。好的饲料不仅可以让鱼生长速度变快,排泄废物也相对
较少,从而可以减少调水和鱼病防治方面的其它费用。其二,科
学投喂,从根本上减少对于饲料的浪费,控制饲料的成本。其
三,做好水质调控和鱼病防疫,避免使用鱼药带来药物残留影响
质量。养殖功夫在平时,做好水质的监控和及时调控在预防疾
病,以防爆发鱼病导致得不偿失。 (通心粉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