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消费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分析
理解消费经济变化的内在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从而为更好地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基础。因此,要正确判断水产业的发展潜力,首先要了解水产品消费的现状及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水产品消费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规模最大、水产消费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消费由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转变,水产品消费在食物消费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城镇居民粮食消费量从1990年的130.72千克降到2007年的77. 60千克,而水产品消费从7.69千克增加到14.20千克,增长近—倍;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从1990年的人均262.08千克下降至2007年的199.48千克,2007年较1990年下降23.89%,而水产品消费从1990年的人均2.13千克提高到2007年的5.36千克,2007年较1990年提高了151.64%。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居民动物性产品消费由传统的以水产品为主,逐渐向猪牛羊肉为主并辅以家禽调剂的结构发展。相反,内陆居民消费则由以猪肉为主向猪牛羊肉为主,向辅以家禽,增加海鲜、野味食品的结构发展。在消费习惯和结构的变化中,农村居民的变化尤其明显。与1990年相比,虽然水产品、肉禽、蛋、奶的消费都有—定幅度增长,其中,水产品消费量的增长仅次于奶及制品和家禽,远高于猪肉、牛羊肉和蛋及制品。2007年,猪牛羊肉消费分别占城镇和农村居民主要动物性食品消费的48.0%和61.6%,与1985年相比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了16%和19%;其次为水产品,1985-2007年,城镇、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占大宗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由24.5%和11.8%上升至30.9%和22.3%。
不过,在动物性蛋白食品消费方面,水产品与其它动物性蛋白食品消费替代不明显。从量上来看,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总体看,尽管水产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1 水产品消费在我国城乡居民动物产品消费中的地位(单位:千克/人)
年份 城市 农村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1985 18.7 3.2 7.1 11.0 1.0 1.6
1990 21.7 3.4 7.7 11.3 1.3 2.1
1995 19.7 4.0 9.2 11.3 1.8 3.4
2000 20.1 7.4 11.7 14.6 2.9 3.9
2005 23.9 9.0 12.6 17.1 3.7 4.9
2007 22.1 9.7 14.2 14.9 3.9 5.4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特点
目前,我国水产品消费的特点主要是: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异大、水产品消费的地域特征明显、水产品消费以鱼类为主,淡水产品消费比例不断扩大,鲜活冷冻为主要消费形式等。
(一)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4元,实际增长11.3%。在收入增长速度上,农民居民快于城镇居民,但是城镇居民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2倍。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别,城乡居民在人均水产消费量方面的也有很大差别。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量接近农民的3倍。详见表2。
表2城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单位:千克)
年份 1990 199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城镇 7.69 9.2 10.33 13.2 13.35 12.48 12.55 12.95 14.2 -
农村 2.13 3.06 4.12 4.36 4.65 4.49 4.94 5.01 5.36 5.25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水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因而也形成了水产品消费的地域特征。我国水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西、江西、湖南、安徽、海南等省份,2007年以上12省份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3%。由于水产品消费以生鲜产品消费为主,所以产地居民水产品消费更便利、价格更便宜,在加之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得产地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高于其他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支出平均为243.8元,其中,福建、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和江苏六省(市)位于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前列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内陆居民没有海洋资源,主要从畜产品中获取动物蛋白,因而使得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8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为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最多的东部地区(9.86)为最少的西部地区( 1.61)6倍多。
表3 2008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
地区 水产品(千克)
东部地区 9.86
中部地区 4.86
西部地区 1.61
东北地区 4.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我国水产品消费以鱼类为主,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甘肃、贵州、宁夏、河南、内蒙古、山西和西藏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偏少,不足百元。
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内陆居民没有海洋资源,主要从畜产品中获取动物蛋白,因而使得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8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为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最多的东部地区(9.86)为最少的西部地区( 1.61)6倍多。
从消费品种看,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一半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100万吨的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这五大类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淡水鱼消费集中在节假日和农忙时。
总结90年代以来中国海水鱼、淡水鱼消费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6年,海水、淡水鱼消费均稳步增长。其中淡水鱼消费增长尤其迅速,增长率连续5年均保持在两位数;海水鱼消费1996年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达到28.16%。第二阶段,1997-2000年,海水鱼消费逐年下降,淡水鱼消费保持稳步增长。第三阶段,2001-年以来,海水鱼消费量继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淡水鱼消费量依然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总之,近些年来,淡水鱼在整个水产品消费中的比例呈逐步扩大趋势,这与中国渔业结构调整、保护水生动物资源、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密不可分。
表4 1990-2005中国海水、淡水鱼食物供应量 (单位:吨)
数据来源:FAO
四)鲜活、冷冻水产品是我国水产品消费的主体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水产品主要有鲜活水产品和冷冻品、半成品、熟制干制品等加工水产品,其中鲜活、冷冻水产品是家庭消费的主体。200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4,895.60万吨,用于加工的水产品1,637.43万吨,只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3.45%,其余全部为鲜销。
鲜活水产品分为海水、淡水两个部分。海水鲜活产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但由于消费的局限性,在水产品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有龙虾、对虾、贝类、蟹类等。淡水鲜活水产品是利用池塘、湖泊、水库等养殖的水产品。由于我国淡水养殖面积较大,养殖条件好,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所以产量较高,在水产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鳊鱼、鲤鱼、鲈鱼、鳗鱼、甲鱼、青虾、河蟹等。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
一、我国水产品消费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淡水养殖规模最大、水产消费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量不断下降,消费由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转变,水产品消费在食物消费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城镇居民粮食消费量从1990年的130.72千克降到2007年的77. 60千克,而水产品消费从7.69千克增加到14.20千克,增长近—倍;农村居民粮食消费量从1990年的人均262.08千克下降至2007年的199.48千克,2007年较1990年下降23.89%,而水产品消费从1990年的人均2.13千克提高到2007年的5.36千克,2007年较1990年提高了151.64%。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居民动物性产品消费由传统的以水产品为主,逐渐向猪牛羊肉为主并辅以家禽调剂的结构发展。相反,内陆居民消费则由以猪肉为主向猪牛羊肉为主,向辅以家禽,增加海鲜、野味食品的结构发展。在消费习惯和结构的变化中,农村居民的变化尤其明显。与1990年相比,虽然水产品、肉禽、蛋、奶的消费都有—定幅度增长,其中,水产品消费量的增长仅次于奶及制品和家禽,远高于猪肉、牛羊肉和蛋及制品。2007年,猪牛羊肉消费分别占城镇和农村居民主要动物性食品消费的48.0%和61.6%,与1985年相比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了16%和19%;其次为水产品,1985-2007年,城镇、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占大宗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由24.5%和11.8%上升至30.9%和22.3%。
不过,在动物性蛋白食品消费方面,水产品与其它动物性蛋白食品消费替代不明显。从量上来看,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总体看,尽管水产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1 水产品消费在我国城乡居民动物产品消费中的地位(单位:千克/人)
年份 城市 农村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1985 18.7 3.2 7.1 11.0 1.0 1.6
1990 21.7 3.4 7.7 11.3 1.3 2.1
1995 19.7 4.0 9.2 11.3 1.8 3.4
2000 20.1 7.4 11.7 14.6 2.9 3.9
2005 23.9 9.0 12.6 17.1 3.7 4.9
2007 22.1 9.7 14.2 14.9 3.9 5.4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特点
目前,我国水产品消费的特点主要是: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异大、水产品消费的地域特征明显、水产品消费以鱼类为主,淡水产品消费比例不断扩大,鲜活冷冻为主要消费形式等。
(一)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4元,实际增长11.3%。在收入增长速度上,农民居民快于城镇居民,但是城镇居民收入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2倍。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别,城乡居民在人均水产消费量方面的也有很大差别。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量接近农民的3倍。详见表2。
表2城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单位:千克)
年份 1990 199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城镇 7.69 9.2 10.33 13.2 13.35 12.48 12.55 12.95 14.2 -
农村 2.13 3.06 4.12 4.36 4.65 4.49 4.94 5.01 5.36 5.25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我国水产品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水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因而也形成了水产品消费的地域特征。我国水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西、江西、湖南、安徽、海南等省份,2007年以上12省份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3%。由于水产品消费以生鲜产品消费为主,所以产地居民水产品消费更便利、价格更便宜,在加之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得产地居民的水产品消费高于其他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水产品消费支出平均为243.8元,其中,福建、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和江苏六省(市)位于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前列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内陆居民没有海洋资源,主要从畜产品中获取动物蛋白,因而使得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8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为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最多的东部地区(9.86)为最少的西部地区( 1.61)6倍多。
表3 2008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
地区 水产品(千克)
东部地区 9.86
中部地区 4.86
西部地区 1.61
东北地区 4.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我国水产品消费以鱼类为主,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甘肃、贵州、宁夏、河南、内蒙古、山西和西藏水产品人均消费支出偏少,不足百元。
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丰富,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更多;而内陆居民没有海洋资源,主要从畜产品中获取动物蛋白,因而使得我国的水产品消费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8年各区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水产消费量为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消费最多的东部地区(9.86)为最少的西部地区( 1.61)6倍多。
从消费品种看,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一半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100万吨的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这五大类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淡水鱼消费集中在节假日和农忙时。
总结90年代以来中国海水鱼、淡水鱼消费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6年,海水、淡水鱼消费均稳步增长。其中淡水鱼消费增长尤其迅速,增长率连续5年均保持在两位数;海水鱼消费1996年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达到28.16%。第二阶段,1997-2000年,海水鱼消费逐年下降,淡水鱼消费保持稳步增长。第三阶段,2001-年以来,海水鱼消费量继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淡水鱼消费量依然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总之,近些年来,淡水鱼在整个水产品消费中的比例呈逐步扩大趋势,这与中国渔业结构调整、保护水生动物资源、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密不可分。
表4 1990-2005中国海水、淡水鱼食物供应量 (单位:吨)
数据来源:FAO
四)鲜活、冷冻水产品是我国水产品消费的主体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水产品主要有鲜活水产品和冷冻品、半成品、熟制干制品等加工水产品,其中鲜活、冷冻水产品是家庭消费的主体。200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4,895.60万吨,用于加工的水产品1,637.43万吨,只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3.45%,其余全部为鲜销。
鲜活水产品分为海水、淡水两个部分。海水鲜活产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但由于消费的局限性,在水产品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有龙虾、对虾、贝类、蟹类等。淡水鲜活水产品是利用池塘、湖泊、水库等养殖的水产品。由于我国淡水养殖面积较大,养殖条件好,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所以产量较高,在水产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鳊鱼、鲤鱼、鲈鱼、鳗鱼、甲鱼、青虾、河蟹等。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