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吴敬琏:河南不富 中国不富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政府在线》节目,我是主持人宋雨。在近期《政府在线》播出的节目当中,中原经济区的概念相信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一经提出,受到各方热议,有专家指出,中国因腹地隆起而贯通东西,联动南北,中原兴、中国兴,中原强、中国强。中原经济区将在未来中国持续发展中拥有激动人心的中原坐标,引领亿万中原人民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崛起。
  “河南不富,中国不富。”作为我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吴敬琏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的赞成与支持。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为您播出就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问题,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采访录音,欢迎您的收听。
  今年已经80多岁的吴敬琏说,中国的“中”字就来自中原、中州,中国大部分人也来自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是中部地区最主要的部分,而中原地区最主要的部分是河南。河南是中国农业生产第一大省和人口第一大省,但从人均产值和人居收入来看,河南在中国都不是先进的。在全国发展的战略格局中,拥有1亿多人口的中原地区富裕不起来,全国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在沿海开放和西部大开发都已经取很大成效的情况下,促进中原发展、中部崛起是国家宏观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吴敬琏:中国这个“中”字就是从中原这来的,中国大多数人大概都是发源于中州。从人均产值、人均收入来说,这个地区在中国都不算是先进的。这里是我们祖宗发源的地区,又是一个人口规模、农业生产的第一大省,如果它富不起来,那么我们国家的富裕也是做不到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因为不可能一下子把全国都改造过来。我们的整个发展是由改革开放推动的,但是全国性的市场和全面的开放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实际上我们是用了一种战略,叫做“梯度开发”。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其实这个问题就已经很突出了,就是沿海和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要均衡的发展,首先提出的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原来是比西部地区要发达的,可是中部地区现在变成最后进了,因此我们中部地区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中原地区的规划,应该放到国家整体规划中来,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很赞成在我们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里面把这个问题突出出来。
  主持人:中原经济区概念确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如何规划,对此吴敬琏提出要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来规划、编制中原经济区,通过市场规律,把具有类似的资源禀赋,类似的产业结构,相互间联系紧密的经济协作区有机地融合为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区域内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劣势,扬长避短,发展区域特色。
  吴敬琏: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是个什么性质的规划,我觉得还是要明确,从我们搞规划以来,一种性质的规划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规划,另外一种规划是在行政建制层面的规划。就我们现在来说,我个人的意见还是要规划一个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区。这样规划的内容首先还是要研究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劣势,然后怎样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形成的经济区它不是由行政权利把它捏合起来的,而是由于这个地区有类似的资源禀赋,类似的产业结构,有比较相似的文化历史传统,有比较紧密的经济联系,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形成起来的经济区。这样的经济区,要它繁重、发达,中央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来支持,我们本地也应该有所作为,这样这个经济区成功的希望可能会更大一点。
  主持人: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的,而郑州市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龙头城市的责任,那郑州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呢?吴敬琏认为,在现代经济中,一个经济区总是有个中心城市,经济区是靠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组织起来的,所以城市非常重要。城市分大中小,功能不同。一般说来,大城市是服务业的集中地,比如金融、物流,制造业是中小城市的集聚地。从现代城市发展的历程看,必须发展很多具有专业化的分门别类的中小城市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更要发展金融业、物流业和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以提高城市的辐射功能。
  吴敬琏:在现代经济里面,一个经济区总是有一些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是把这些经济区组织起来的,所以城市非常重要,而城市中的大中小城市可能个有不同的功能。一般说来,大城市是服务业的集中地,比如说金融、物流,而制造业是中小城市的集聚地,要使我们这个地区的城市能够起到带动的作用,就要发展这些产业。比如说我们讲到陆港的问题,它最重要的是现代物流企业,或者叫做供应链管理企业。例如郑州,现在是直达运输,关键在那些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然后就是金融和其他的服务业,而金融和其他的服务业它决定了你能够辐射到多大地区,能不能成为经济区的中心。比如说美国西北部地区的最大重镇——西雅图,西雅图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千万级城市,西雅图市只有70多万人,它是很多很重要的企业所在地,例如微软,以前波音也在那里。后来西雅图的服务业支撑不了波音了,波音就搬到芝加哥去了,芝加哥不属于西北部地区,它属于美国的中部地区,但是它的的金融业能够带动。所以我们这个地区确实需要发展很多具有专业化的、分门别类的制造业,这种制造业中心城市不能太大,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有规划,规划一些我们在发展这些中心城市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河南电台新闻广播为您播出的《政府在线》节目,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为您播出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采访录音,欢迎锁定中波657,调频95.4,请您继续收听。
  河南是中国粮仓,国家第一产粮大省,但河南7000万种粮农民的人均收入达不到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农业大势发展滞后,财政拮据,种粮农民比较效益低,种粮积极性差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提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农业的产业化,“三化”协调发展在深度思考。那么发展农业一定要牺牲经济发展的部分机会吗?吴敬琏认为靠农业也可以致富,主要是发展中小企业,延长农产品价值链,而农业现代化一方面是靠本身的产值提高,另一方面是工业的劳动力更多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民数量,提高人均土地面积,搞规模化经营。
  吴敬琏:河南是中国最大的产粮省,农业是可以繁荣、增加收入的,现在我们当然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人太多,地太少,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你要产几千斤粮食才能富起来呢?我赞成农业现代化一定是跟国家产业化、城市化联系在一起的。二元经济的核心就是在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二元经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存在。两头都是一元经济,在古代社会是一元经济,那个一元就是农业,现代经济就是产业化的经济,也是一元经济。在二元经济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西方国家已经产业化、现代化了,那么发展中国家引进了一些高效率的非农产业,同时又有一些传统的农业,于是就形成了二元经济。我们要促使二元经济转化为现代的一元经济。随着国家的产业化,工业化这个说法是一种老的翻译,在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后期对于“Industry”这个词的含义已经变了,不是讲用工业去代替什么,而是一种中和性的产业。随着产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变成像是过去在八十年代斯迪格雷斯(音)讲的一句话,他说:工业化结束的标志就是掏干澡盆。就是说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这种状况改变了,也就是蔡方教授最近这三年一直在讲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就是指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已经改变了,能够转移的人都转移出去了,于是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农业的现代化。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山西的永济县,感觉非常振奋。这个地方有一个特殊的条件,就是它的土地比较多,它处在黄河拐弯的地方,因为修了堤以后,形成了冲积平原,所以地比较多。大量的人都已经到城里去了,有些自己做生意,有些在打工,所以每一家只剩下两三个人,种田大户小的50亩,大的1000亩,种田照样能富。我们到那里去一家一家访问,跟他们座谈,发现还有耕田专业户、收割专业户,包括养猪的也是挺富,但是这个地方我刚才说了它有特殊的条件,可是它出现的一种状况,就是有些地方已经像斯迪格雷斯(音)说的——澡盆掏空,农业现代化开始了。那么我们这里是不能能做到呢?我觉得我们这里是逐步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说,我们就要做一个很具体的规划,就是叫农业现代化基地或者叫什么,看我们怎么做。
  主持人:谈到农业如何发展,吴敬琏提出,还是要让农业走市场化道路。实际上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产品价格上升是规律性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的人来说有困难,但中等以上收入者对粮食价格没有感觉,因此不能用限制农产品价格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而是要给低收入人群补贴。吴敬琏提出,诸如此类问题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够进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创造的全部价值,让为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能够享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发展成果。
  吴敬琏:我们现在要做第一件事还是要尽量转移,把地腾出来,这样才能涌现种田大户和各种各样的专业户,否则一个人几亩地,一家人几亩地,是不行的。所以我觉得像引进富士康就是很好的事情,有一种误解说富士康是做代工的,就是简单加工,不对,这个完全是误解。富士康的专利在台湾以企业为单位总是排第一、第二的,它和另外一个加工企业就是台积电,这也是做代工的,它们是台湾获得专利发明最多的,是数一数二的,它的专有技术很多。我说这个就是希望我们要大力帮助本土企业的发展,当然引进也是一个办法,大量的中小企业使得我们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振兴农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农业的服务化问题。农业本身是种植业,它的附加值是比较低的,但是农业的服务化是大有作为的。河南是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看我们的肉食加工,有双汇和雨润。据说虽然雨润的销售额比双汇要低,但是它的盈利率比双汇要高,而雨润的某些出口产品,比如卖到欧洲的熏肉产品等,那简直是贵的不得了,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方面要发展我们的中小企业,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不仅要有量上的发展还要有质上的提高,这样不仅使其本身的产值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农业劳动力能够更多的转移。
  第三,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农业收入低还有一些政策上的问题。一个是现在议论很多的土地产权、土地转让价格,各地也做了一些实验。土地是农民手里面最大的财富,但是他们出让这个财富的时候收益很少。还有一个就是农产品价格问题,限价的措施,例如有些地方有馒头办、兰州拉面的限价,我在想这些限价适不适合,当然这不是我们省内能决定的,我们国家是不是应该用这种办法。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产品的价格上升这是规律性的,但是有问题,比如说,低收入的人确实有困难,但是中等以上收入的人,对于粮食是涨一倍还是怎样他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处理的办法是不是要用限价的办法呢?比如我们能不能对低收入的人给予补贴,对学生可以直接给补贴呢?一方面使得农民没有拿到他创造的所有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又用别的办法在往里补,这样就会把整个价格体系扭曲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希望中央的有关部门研究分析,使农民有偿的处理财产,得到他们创造的全部价值,在政策上应给予保证。
  主持人:中原经济区能给河南带来什么?很多人都会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央会给河南在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但吴敬琏认为,从很多区域的发展规划来看,争取了很多国家的大项目投资,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效果并不好,与其要资金、要项目,不如要政策倾斜,比如招商引资的政策,这对河南的发展将更具助力。
  吴敬琏:这样我们规划完了以后,需要明确我们向中央要什么,我们自己要做什么,我们应该把这两方面给明确起来。比如说广东最近向中央要的就两条,一条是粤港澳一体化,另外一个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要这两样东西就比较容易满足,那么它自己做怎么呢?它就利用中央给它的政策,周边都是亚洲的大城市,像香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是非常的大的。另外先行先试的政策,先不说经济上面怎么样,至少在办学校方面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前一段去看,香港的几个大学可以在那里办分校,还有是完全按照现代大学管理办法办学的南方科技大,原来是不可以的,现在同意了先行先试的政策,教育部说可以了,就建立了试点。当然这个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它要为将来的发展准备人力资本、人才。
  我昨天看到报纸上介绍关于上海的先行先试,上海最近开了一个叫做“国有企业收缩”的工作会议,出台了一个规划,用三年时间把国有和国有入资企业从70几个行业减少到50几个行业,减少25个行业,今年已经退出了6个行业,今年的计划是7—9个行业。我看到韩正市长的讲话,他说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有经济的比重是全国最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用开放式的、市场化的办法退出。
  当然我们和他们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我们所需要的和他们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想有些方面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外国引资的政策,我们要什么一定要表述非常清楚,这点确实对我们是有帮助的,至于弄几个项目什么的虽然是有些作用,但没有对我们经济的发展起长远性的作用,要分析利弊,还是要用改革开放来推动。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给大家预告一下近期节目的主要内容:周六、周日依然是我们的政策发布版节目,欢迎您的收听,18 号、19号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分别举办的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国家著名经济学家,李明、刘伟和樊纲、胡鞍钢等将出席会议,围绕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战略定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下周一、周二我们将为您播放研讨会的录音剪辑,欢迎您的收听。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371—65951888,编辑短信66加内容发送到10626296666或者拨打我们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服务中心的值班电话0371—65939000随时告诉我们。好了,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道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