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粕市场行情分析

        由于连续上涨后卖压沉重,周二纽约商品交易所(NYBOT)棉花期货大幅收低,12月合约下跌2.05美分至每磅65.7美分,跌幅达3.03%。其余多数合约下滑0.75-2.31美分不等。受外盘影响昨日郑棉也较大幅度走低,主力合约801收跌335点至14950元,跌幅2.19%,当日成交约2.62手。

  海外分析师表示,期棉自5月中旬起连续上涨,周一已涨至68.8美分,达到三年半以来的高位,后期将进一步回落,以刺激新的买盘进场。此外,美国众议院农业委员会或将取消棉花的多项补贴,导致基金大幅平仓,以及近日来豆类等谷物品种连续下挫,也打压了棉花市场的人气。
首先,大部分地区棉籽收购早已告罄,油厂大多数停产,棉粕行情稳定受支撑。当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棉籽收购早已结束,还在生产的油厂寥寥可数。有棉籽收购的少数地区棉籽价格以高位震荡为主。据悉,目前山东夏津地区有少量棉籽收购,价格在1.00-1.03元/斤。河南开封尉氏地区油厂棉籽到厂价在0.92- 0.93元/斤左右河北邢台威县地区棉籽进厂价在1.00元/斤。当前棉籽收购早已进入后期,棉籽供应不足,货源陆续减少,收购价格略上涨,高位成本支撑棉粕行情稳定或小幅增长。

  其次,菜粕价格稳中略跌,库存偏多,抑制棉粕的上涨空间。自从新菜粕上市以来,菜粕价格较陈菜粕价格高,且性价比更低于棉粕,但是在需求持续弱势的情况下,菜粕库存逐渐积压,菜粕价格走低,从而对棉粕的上涨空间也带来抑制。

  最后,短期棉粕上涨乏力,后市需求仍会增长。目前生猪高热病、蓝耳病等疫情严重,生猪养殖受到较大打击,生猪养殖缓慢,对粕类的总体需求仍未放量。但是家禽养殖较前期有较大的提升,对棉粕的需求略有好转。但目前饲料厂对粕类的采购依然不积极,因为饲料需求总体疲软,所以目前粕类需求仍旧弱势。极少数较大的油厂,由于棉粕库存积压,棉粕价格略有调低,据悉价格下调之后出货略增加。但油厂总的心态较好,期望8月份棉粕能够大展拳脚。


文章来源:博亚和讯

  国储抛棉对棉价压力有所体现。根据中国棉花网报道,7月17日的储备棉竞卖共成交14993.576吨,成交加权平均价为13923元/吨(较16日上涨8元/吨)。最高成交价达14230元/吨,成交252吨。

  不过火爆的竞拍场面也充分反映了当前国内棉花供应紧张的现状。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抽样调查统计,今年1-5月国内市场棉价稳定在13000元/吨左右;6月底棉花加工企业平均销售进度92.14%,同比增加21.72%。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国内棉花资源偏紧,纺织企业补库积极,现货市场价格涨势明显,棉价在中长期仍保持上行趋势。但随着近期国际谷物市场的下跌,涨幅过高的国际棉价料将跟随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回调,预测美棉12月合约的支撑位为65.10美分。外盘走势也将促使内盘出现调整,短期内棉价可能出现震荡。